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今年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文章强调:“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新征程上,应进一步深刻理解“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推动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凝聚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智慧和力量。
为民而生、因民而兴,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生存发展的血脉根基。世界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如此深深植根于人民。“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在政党林立的世界政治舞台上,很难找到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那样,在成立百余年时间里带领着地缘复杂、民族众多、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积贫积弱到如今“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党带领亿万人民以敢闯敢干的精神状态和拼搏实践铸就了世所瞩目的伟大成就,其成功的重要密码就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这也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巨大政治优势和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时代制高点,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纵观这一伟大思想体系,人民性是其最深刻的内在价值意蕴。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是当今世界的第一大执政党。百余年来,我们党从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的弱小政党成长壮大为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强大政党,在艰难曲折的接续奋斗中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业绩,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传统,积累了宝贵的思想财富。“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在攻坚克难和长期执政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是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制胜法宝。以东北抗联为例,广大抗联将士在14年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能够始终坚持斗争,就是因为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和精神。杨靖宇将军更是热爱人民的典范,他关心人民疾苦,人民群众也敬仰他、爱护他,用各种方法在斗争最艰苦的岁月里支持第一路军。可以说,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抗联将士们能够长期坚持斗争的重要原因和根本力量所在。百余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告诉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就在于始终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生物安全风险防控等一系列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彰显了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担当魄力,体现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鲜明特点和根本原则,更用实践证明了我们党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和激发蕴藏在亿万人民中的智慧和力量这一真理。
心系人民、造福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守的是人民的心”“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人民立场的根本价值立场体现在制度中、体现在新时代十年的成就里、也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上。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处在实践一线的人民群众把握时代脉动最真切,感知实践呼唤最敏锐。我们要树牢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听取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要,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把智慧奉献于人民、情感融汇于人民、力量根植于人民,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奋斗,树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努力书写好新时代的优异答卷。
一路走来,我们党始终将“人民”二字铭刻在灵魂深处。“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时刻,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优良传统,厚植人民情怀,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更好凝聚起磅礴的人民力量,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