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理论

激励更多青年人才在企业发展中挑大梁当主角

杜阳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为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国有企业而言,青年人才是企业竞争发展中的生力军,其素质高低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国有企业应重视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以识才的慧眼、育才的良方、用才的胆识,充分激活企业青年人才资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人才支撑。

把好青年人才培养的“方向盘”。信念坚定是青春的厚重底色,青年人才追求怎样的人格品质、坚守怎样的道德基准、践行怎样的信念与理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未来。企业应抓好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强化价值引领,帮助广大青年人才把好发展的“方向盘”,校准人生航向,使其在个人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好助力企业发展。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积极引导广大青年人才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将激扬的青春梦想融入中国梦,把学到的本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让青春之光闪耀在为梦想奋斗的道路上。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价值导向。国有企业内部各部门应各司其职、上下联动,把好青年人才工作的政治方向,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青年人才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其使命感,引导其自觉参与和积极支持企业的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引导人、教育人、激励人的作用,加大对先进集体、优秀个人的宣传教育,引导青年人才学先进、追先进、当先进。此外,持续筑牢青年人才理想信念根基。“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国有企业青年人才要成为堪当时代大任的有为青年,就要坚定理想信念,胸怀“国之大者”,树立鸿鹄之志,在生活和工作中积极接受历练,增强担当作为的本领和能力,增强服务本职工作的底气,真正做到心中有底、眼中有光、脚下有力,更好在具体岗位上贡献智慧力量,在伟大事业和国有企业发展中交出优异答卷。

做强青年人才培养的“孵化器”。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能够为青年人才培养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发展提供根本保障。企业作为青年人才的重要“孵化”场域,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形成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发展新格局。一是不断完善青年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岗位锻炼,提高发现和培养人才的工作效率;积极开展跟班学习、观摩学习、技能培训、交流检查、岗位轮换等学习培养活动,有效拓展青年视野、提高其综合素质;大力推行“上挂+下派”的培养模式,让各类优秀人才熟悉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不断丰富其工作经验,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二是着力健全青年人才选用机制。对于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积极进取精神的青年员工,国有企业应帮助其强化事业发展计划,同时建立健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等工作体系,最大限度激发青年人才发展内生动力。同时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量才使用、人尽其才的青年人才选用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三是完善青年人才储备机制。健全完善国有企业内部人才管理机制,加强内部人才梯队和人才储备建设力度,根据企业经营发展需求,对人才的招聘、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更好调动青年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大胆使用青年员工,培养后备人才,为有潜力的年轻员工创造更高、更具挑战的舞台,使其得到磨炼和提升,早日成长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关键变量”。

夯实青年人才培养的“软实力”。企业的发展靠人才,人才发展,企业文化是重要“推动器”。文化是企业的隐性生产力,是企业软实力所在,能够赋予企业持续的凝聚力,带来源源不断的创造力,还会以强大感召力和生命力吸引人才,让人才和企业共同成长。要重视企业文化打造,把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作为重点,培养青年员工实事求是的良好工作作风、严谨自律的优秀品质和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要把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其引入青年人才职业素养和价值观培育工作中,切实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着力通过培训和团队建设等活动,使青年员工深入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及文化。针对青年人朝气蓬勃、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等特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在吸引青年人参与过程中更好培养其爱企为企的情感,增强团队意识,持续引领青年、感召青年、凝聚青年,不断提升青年员工抬头看路、低头拉车、埋头苦干、回头自省等意识和素养,使其做到尽忠尽德、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尽善尽美,更好唤醒青年的内在自觉性,激发其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和“干”的作风,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用智慧和汗水助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