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理论评论

“移动办公桌”值得推广

周荣光

据媒体报道,北京顺义区旺泉街道望泉家园社区,六把椅子、三张桌子,桌前摆好塑料凳,就成了社区党支部的移动办公桌,桌上摆满各项惠民政策资料、手册。社区党建品牌“移动办公桌”就这样“走”到居民身边,网格员现场办公,解决居民各类政策咨询、帮办代办等诉求。

“移动办公桌”是社区针对辖区内高龄老人多、出行不便,年轻人非周末不在家,门店负责人营业期间走不开等情况,打破“坐等上门”模式而设立的。移动办公桌搬到群众身边,让工作人员现场解答居民咨询问题,并发放与咨询内容相关的“一次性告知单”。现场帮办代办,使“移动办公桌”不但成为政策解读的宣传桌,也成为暖民心的服务桌,大大方便了群众。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细节是作风的“放大镜”。牢记“民之所想、政之所向”,多做便民利民惠民之事,注重在细微之处提升民生服务的温度和质量,就能让群众亲身感受到更多温馨。把办公桌从办公室里搬出来,搬到群众身边,和群众“零距离”,不仅能了解到群众的所思所想,及时解决群众的所急所盼,更能提升服务的质效和认可度,让群众从中获得更多更真切的归属感、幸福感。

设立“移动办公桌”,不只是办公场景的改变,更体现了工作理念和作风的转变。基层群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虽然看起来可能不起眼,但要办好办实,却常常面对很多复杂性。社区工作人员虽然也身处基层,但平时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去现场和群众面对面、和实际相接触的机会不多,在处理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凭想象、靠估计等情况,有时难以开出能够对症解决问题的“药方”,甚至有可能把“药方”开错。有了“移动办公桌”,有利于基层干部更直观地了解居民所思所想、看到他们的急难愁盼、听到他们的呼声和意见;更有利于引导治理资源充分下沉,实现更好地服务基层,营造更契合实际的服务载体。

“移动办公桌”是服务群众的好举措,体现了主动治理的积极态度。问题在哪里、群众在哪里,办公桌就移到哪里,工作人员就服务到哪里,甚至未必真有张摆牌子的桌子,但只要有一个听群众反映问题、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追求和努力,群众就会体验方便、感到满意。“移动办公桌”变“等群众上门”为“送服务上门”,在便利群众上多走一步,在提供服务上更近一些,坚持“为民”二字,将务实进行到底,就能缩短服务半径,践行为民之志,架起干群“连心桥”,做群众的“贴心人”。而这样的“移动办公桌”能够进一步普及,变得更多更广泛,各个社区、整个社会都将会因此变得更加相互包容、和谐共生,人民群众将会从中获得更多更真切的幸福感、获得感。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