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理论评论

让更多“田秀才”脱颖而出

潘铎印

近日,湖北省人社厅、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湖北省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培养“田秀才”再次引发关注。

近年来,山东、吉林、甘肃、江苏、江西等地相继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一批批农民被评为初级、中级乃至高级职称,这些“田秀才”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学术和技术水平的标志,代表着一个人的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农民职称评定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创新,不仅是对获评的个人农业技能水平的认可,也标志着农民步入了由身份到职业的变革。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培养一批乡村人才,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参与职称评审的农民,皆为相关地域内以农业生产经营为职业,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及农业社会化组织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且具有相应专业技能的骨干人员。农民评职称,引导各类人才投身农业农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拓宽了引才育才之路。

同时,让农村“土专家”拥有专业技术身份,不仅有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也提升了高素质农民的获得感,让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能够被看见、被认同,更加地感受到“农民”这一职业的社会尊崇感。在“中国式现代化”这个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是带领农民共同富裕的“头雁群体”,职称评审不仅是对农民业绩和能力的认可,也是给予农民的荣誉和鼓励,更是让身在基层的乡村人才工作更有干头、生活更有奔头。

人才是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关键要素和基础支撑,也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资源。将农民纳入农业系列职称的评审范围,围绕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带动能力等维度,将能为乡村带来发展、为农户带来收益作为评定的“硬杠杠”,让农民职称评定真正赋能乡村振兴。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在技术服务、项目合作、银行贷款、产品推介、财政扶持、评先树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激励更多乡村人才学习技术、增长技能,让农业、农村、农民真正具有吸引力。用好农民职称评定的“指挥棒”,让更多的“田秀才”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