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利用好数字化载体和手段,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变革,是实现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
回望历史,科技进步为教育发展提供了诸多新手段,促进和塑造了新的教育形态。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让知识的传播突破了时空限制;工业革命促成了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建立,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了受教育人群的扩大,提升了人口整体的受教育程度。当今时代,数字技术蓬勃发展,从战略高度谋划教育数字化,用数字技术为教育发展赋能,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更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现实保证。
夯实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数字底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从体制改革、政策支持、思想引领等多方面着力,扎实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使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伴随各项政策落地生效,目前我国教育数字化建设已取得积极成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落实,大数据赋能教育教学的理念得到广泛应用,管理流程的优化再造雏形已显,在服务学生学习、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向未来,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需要持续优化顶层设计,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系统谋划和整体布局,不断完善与数字教育相适应的制度设置和发展生态,整体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教育数字化发展道路。在优化教育治理方面,利用数字化手段能够全面理顺传统教育流程,有助于构建完整数据链,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更好统筹教育教学数据的处理、流转、存储,实现对流程的简化和科学再造。如: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数字教育资源,在共建共享省域数字教育资源平台的同时,能够推动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打造,进而推动教育管理由单向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形成公平、优质、充满活力的教育新生态。
以数字化手段推动教育载体和内容的优化。用好用足数字技术,推动数字化为学生学习、老师教学、科学研究等提供更加切实可靠、高效便捷的工具,是实现教育数字化的要义之一。数字时代的教育教学、特别是职业教育教学,应以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认知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转化等为目标,做好数字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的大文章,推动教育教学内容更好呈现。应探索用数字技术重构教学内容,基于系统化的知识点和逻辑关系建立数字化知识图谱,设置跨学科学习主题,改变学科间存在壁垒、学段衔接不足、知识技能不相符等情况。通过AI、VR技术的运用,打造应用强、普及性好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引导和帮助学生以更直观、高效的方式学习吸收知识,切实提升其学习乐趣和效率。社会实践是引领数字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极端恶劣天气下的“停课不停学”、响应国家“双减”政策、倡导家校社协同育人等方面,教育数字化都拥有巨大应用空间。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工具,打造更适合学生学习、更适应家校社共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范式,具有更为深远的现实意义。
营造健康发展的数字教育生态。一方面要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对农村、边远和民族地区的倾斜力度,促进教育数字化协调发展;拓宽教育服务供给路径,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数字化建设,更好保障数字基座搭建、教育应用开发、基础设施运维等教育服务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数字教育人才储备,构建科学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打造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多元平台和重点项目,不断提升教师开展数字教育的意识和水平。同时建设覆盖全学段的数字教育课程体系,将提升数字素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课程改革、教材编写、实习实训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此外,要大力推进数字技术驱动的教育教学场景创新,丰富适合学习、学情智能诊断、智慧课堂评价等的场景应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创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智能教学系统、教学助手等普及应用。增加覆盖城乡的泛在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供给,推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等有机融合,探索灵活弹性的教学组织方式,支持学习者随时随地因需学习,形成高质量、个性化终身学习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