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邻里关系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基础,也是城市文明素养高低的重要体现。基层工作者应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居民群众遇事彼此照应,既融洽关系、增进感情,又促进和稳定邻里关系。
安全应急、城市管理、禁毒反诈、征兵政策、垃圾分类等宣传摊位一应俱全,多项趣味游戏集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社区文艺团队轮番上场;多家爱心企业商户纷纷设立服务摊位,为居民提供义诊、义剪、金融反诈宣传等服务……据媒体报道,近日广东珠海市吉大街道园林社区党委组织开展“益邻平安”社区邻里日活动,近300名社区居民参与。
孟子曰:“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作为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邻里关系这种基于生活空间的社会关系,承载着情感沟通和社会支持的重要功能。毋庸讳言,如今的社区环境越来越好,但社区居民却不像以往那样熟悉,邻里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经常导致矛盾发生。实践证明,做好社区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在于让基层民众和睦友好、团结友善、有获得感,增强其主人翁意识。这其中,社区应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让居民参与各种睦邻活动,增进邻里感情。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许多地方的社区、街道、公租房小区等都相继出台居民公约、邻里文明公约,尝试为邻里间的文明交往提供规范,并创新开展“邻里节”“百家宴”“饺子宴”等活动,弘扬邻里和睦、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增进邻里间情谊,取得显著成效。
邻里和睦、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公民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事实上,街坊邻里之间面对的并非都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更多体现在日常琐事当中,诸如停车没关车窗,匆忙进门忘拔钥匙,孩子放学进不了门,晾晒衣物吹到楼下,外出旅行代收快递……帮个忙就能送去真诚信任,搭把手便可换来温暖和谐。
社区是城市生活的基本单元,将其建设成文明幸福的共同体,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应有之义。各地应积极建立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培育新型邻里关系,拉近居民间关系,形成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各城乡社区应进一步完善自身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睦邻活动,为居民提供沟通交流的场所和平台,更好地发挥服务群众、排忧解难的作用,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良好邻里关系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基础,也是城市文明素养高低的重要体现。基层工作者应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居民群众遇事彼此照应,既融洽关系、增进感情,又促进和稳定邻里关系。只要全民行动起来,努力构建和睦相处、互助友爱、热心公益、奉献社会的新型邻里关系,我们的生活必将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