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新时代法治人才的培养必须满足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需求,同时应紧跟时代步伐,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法学教育走好融合发展之路,努力培养更多高质量、跨学科、复合型法治人才。财经类院校尤其地方财经院校,在法治人才培养方面应紧密回应社会关切,持续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坚持德法兼修,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深入探寻财经法治人才培养融合创新路径,促进专业优化,夯实课程体系,努力构建为社会所需的、凸显财经特色的法治人才培育体系。
不断提高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着力打破以学院为单一主体的培养模式,打破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之间的壁垒,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深度融合,推动专业教学与实践领域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生实习实训等环节深度衔接,建设具有多学科融合、多部门协同特点的育人平台和保障机制,在更广层面形成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切实提升协同育人效果。全面发挥公检法等实践部门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充分释放实践育人潜能,推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依托相关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和效能。专业建设过程中,应遵循行业标准,积极推动培养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以标促改、以标促建、以标促强,努力培养更多社会所需的精法律、通财经、懂管理的多学科知识背景的法律人才。重视职业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学生法律思维与法务实践能力的同时,大力培养其业务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以专业优化更好夯实特色课程体系。针对复合型财经法治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专业间学科壁垒难以打破、专业复合程度不深、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困难等问题,积极探索以创新方式加强融合,推动法学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对于更新传统学科内涵,推动新文科背景下的新法科建设,培养具备经济发展视野、拥有法治治理手段的高质量复合型法治人才具有关键性作用。要着力以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等为依托,聚焦一流课程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营造覆盖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的多维度智慧学习平台;注重个性化课程及课程群的培育与创新,打造彰显财经特色的,以法律与金融、法律与会计、法律与税务、法律与资本市场等交叉融合的跨学科课程体系,尤其要在现有金融法、税法、公司法、证券法等课程基础上,探索和完善法务会计、法经济学等财经特色课程群。
进一步整合并培育专业师资力量。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及“公检法司企律”等校外实务指导教师团队优势,推进校内协同,打破学院界线,整合师资力量,打造跨学科教学团队,全面突出财经法律特色。培育教学名师,鼓励和支持其在教学改革与实践方面勇于探索,让教学方法先进、教学效果好的一线教师担当重任,助其更好担任在线开放课程、一流课程的主讲教师。发挥教学名师的榜样作用,让师德高尚、造诣深厚的名师始终站在本科教学讲台;培育年轻教师,为其职业发展提供专业化、针对性服务与指导,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为财经法治人才培养储备丰富的专业师资力量。
将创新育人理念、思政元素、智慧教学方法等充分融入日常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对学生人格和志趣的发现与尊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独立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广大财经法治专业教师应充分利用“雨课堂”“云班课”等平台和智慧教学工具,运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靶向式教学等科学方法,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内容上应强化法学教育的致用性,将财经法治实践的生动案例引入课堂,及时转化为一手教学资源。拓展校内外资源,探索并优化集观摩、模拟、实训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打造实务技能、法律实务研讨、模拟法庭、法庭角色体验、法律诊所等多样化实践教学方式,持续助力学生实践能力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