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童书写作者,但更多时候,我更喜欢这样称呼自己:“我是一个收集故事的人。”因为,在我书写大部分童书时,它们的灵感都是我一点一滴从大自然里收集回来的,我像收集珍贵的种子一般收集它们,然后,带回去用心栽种、浇灌,待到秋天,我就能收获到一堆毛茸茸、亮晶晶、充满童趣的小说了。这个过程很有趣,现在,我便将其中几段有趣的过程讲给你听。
我的儿童文学创作,是从一个硕大无比的松塔开始的,和寻常松塔有一点不同,我遇见的那个松塔是一个没有松子的松塔。
在我们吉林省东部山区,生长着许多高大的红松树。秋天,松塔成熟,人们会穿上铁质的脚扎子,徒手爬上高高的松树,将树头上的松塔打下来;当然,树林里,还有另一种动物也在盯着松塔,它们就是松鼠,如你所猜,这一个没有松子的松塔,其实是一个被松鼠啃过的松塔。多年之前,当我站在那棵高高的松树下,看松鼠在我头顶跳来跳去,听着那个关于“松鼠种树”的故事,直到今天,我依然能够清楚地回忆起来,当时,我得知“在冬天来临之前,勤劳的松鼠会在一片树林里填满无数树洞,但有一些被它们遗落的松子,会在第二年春天生根发芽,变成一棵小松树,因此,山里人也把松鼠叫作“种树先生”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如何微微颤动。试想,在遥远的东北山林之中,有一位毛尾巴的种树先生,这多么有趣啊。于是,那一年,我不光记住了树头如何在上方摇晃,记住了那灿烂的丰硕秋景,还在回来后,写下了“风一来,秋天就被吹歪了,树上的果实直招手,可把秋天馋坏了,在这个摇摇晃晃又硕果累累的季节,所有松鼠都在忙忙碌碌”这样的句子。这就是《奇迹的名字是松鼠》这本书的开篇……
从那之后,我就爱上了行走,爱上了收集故事。某年五一期间,我为了写一本梅花鹿的故事,再次出发,这一次,我去了吉林省东丰县,不过,我对那里人生地不熟,只听说有人在从事野化放归梅花鹿的工作,便觉得或许新书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然而事实上,我却并不知道怎么联络那些人,无奈之下,只能发动朋友圈的力量。那些天,我问了许多朋友,热心的朋友又帮我询问了他们的朋友,可惜,仍然一无所获,直到一位诗人大姐回复了我,说她认识一个鹿园的人。她的名字叫张桂娟,是我当年在杂志工作时约稿认识的,她就是东丰本地人,在她的帮助下,我联络上了鹿园的饲养员,就这样我出发了。
那天,我漫步在一群高大的梅花鹿中间,头顶,是柞树枝沙沙作响,一些调皮的梅花鹿时不时在我额头、胳膊上嗅一下,它们的鼻子凉凉的,像是被湿润的橡皮泥贴了一下……鹿园的人很热情,给我介绍了他们是如何照顾梅花鹿,最让我惊喜的是,这一次,我还得知在古代,“东丰”是皇家鹿苑,当我听到当年的人如何从捕鹿,变成养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一把鹿哨子吸引梅花鹿的时候,我的眼睛亮了。就这样,我虽然没有收集到野化梅花鹿的故事,却收获了一个哨鹿的故事,归来后,我很快完成了《小草有晴天》,现在,这本书籍也到了绘画封面的环节,想来今年会在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也就是出版我的《提灯小虫》的地方。写到这里,细心的你应该已经发现,这两本书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小”字,其实,也是出于一种特意的安排,因为,越行走,我便越意识到世界的宏达。然而每一本童书篇幅有限,只能装进一部分想说的话,不过,这并不耽误“小小的书里,有大大的世界”,让一本小书成为一把开启自然的钥匙,也是我所期冀的。
那之后,我多次去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认识了从事野生动物救助工作的崔秀成老师,到珲春东北虎保护区拜访了巡虎队队长李东伟……现在已经着手书写关于他们的故事。就这样,一路走来,我把收集到的灵感变成了一本本书,不知不觉间,我也从收集故事的人,变成了一个传递故事、传递美好的人,一个帮助遗落在偏远山林里的故事走向人世间的向导。
当然,这个过程也不是都那么顺利的,比如,有一次,我想写一个关于葡萄园的故事,去的时候信心满满,可回来行囊空空,什么灵感都没得到;有时,我兴致勃勃前往一个地方,可当我赶到那里,得到的只有一些只言片语,当年的故事由于时间久远,只剩下一些故事的碎片了……这时候,我也只能把这些“碎片”收集起来,回去重新修补、“栽种”。而那些漫漫的山路,偏僻的山林,非有毅力之人不能到达,也让我时常发出“写作真是一个体力活”的感慨。
但不管怎样,在行走之中,自然的有趣,自然的宽广深深滋养了我,在这个过程里,我也明白了一个一直想不通的问题——支撑文学的到底是什么。我想,我已然找到答案:支撑文学的是生活,是这个世界,这个被无数人默默守护的世界,这个被无数人静静热爱的世界……我也希望将这些自然之美、自然之趣传递给更多人,这便是我继续行走的动力。
还记得小的时候,我曾天真地将全天下的作家分为两种:一种是需要背诵原文的作家,一种是不需要背诵的作家。背书之苦深深影响着我,于是,才上初中的我便悄悄告诉自己,长大后,我一定要做一个写得好但是不用学生背诵的作家。现在,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算是做到了一些,不过,我可以确定一件事,我写的每一个作品都是“有脚”的故事——它们在行走中产生。而我也希望当读者读到它们的时候,也仿佛如同到自然中走了一趟。如果读者们能有这样的感觉,我大概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