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可可托海,就走进了富饶美丽的山水。
这里比东北冷些,由于光照比较强,早晚温差更大。“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东北老家还在稻花田里话丰收,但这里已经进入深秋了,也许在我返程之前,会见到2023年第一场雪呢。
当初不知道是谁起的地名——富蕴县,也就是财富蕴藏的地方,名副其实。这里有黄金:沙尔布拉克的岩金,额尔齐斯河河床的沙金;这里有稀有金属:铍、锂、钽、铌;有色金属:铜、镍、铅、锌;宝石:海蓝、碧玺、紫牙乌、芙蓉石;景观:可可托海著名的三号矿坑,令人称奇的地下水电站,中国唯一一条向西流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雪岭冰峰的阿尔泰山等。
可可托海,是离岸边最远的海,是一个没有海的地方,哈萨克语意为绿色的山林。我当初是从《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那首歌知道的可可托海,我还以为这里是无尽的草原,草原当中有个湖,牧羊人喜欢的姑娘离开了这里嫁到了伊犁……看来,远方限制了我的想象。这里有山有水,有草原有戈壁,不仅有牛羊,还有现代科学在矿洞里。
被誉为宝石之乡的可可托海,坐落在阿尔泰山麓海拔一千多米的山腰盆地。这里群山环抱,峰峦叠翠,额尔齐斯河,曲流回转,自东向西,从可可托海流过。额尔齐斯河把可可托海镇分为两部分,河南与河北。这里是额尔齐斯河的发源地,气温曾达到零下51摄氏度,有“寒极”之称,有“矿藏摇篮”和“北疆明珠”的美誉,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
走进矿区矿物陈列馆,我被琳琅满目的矿石吸引了眼球。那些色彩斑斓的矿石在玻璃后面闪耀着属于它们自己的光芒。有淡粉、淡白色的锂辉石,浅蓝、浅绿色的绿柱石,黑亮的钽铌铁矿石,赤红的石榴子石,还有海蓝、碧玺、金绿宝石、紫牙乌、芙蓉石、蓝晶石等,还有世界唯一的稀世珍宝——额尔齐斯石,在射灯的照射下,在那个小宇宙当中,它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夜空。
此时我在想,这些罕见的矿石哪里来的呢?应该是天上来的,是来自宇宙深处的流星,那是来自其他星系的问候。这里是流星雨的家园,所以地下蕴藏着多种矿脉。可可托海三号矿脉,像一个巨大的石盆,盆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
从外面看,三号矿脉也就是一座没有了山峰的山头,但到了矿洞里面,才知道别有洞天。看到那坚硬如铁的矿洞,我不禁在想,在50年代的中国,是如何完成这些矿石的开采,是如何进行矿洞的掘进的?矿洞的本身就是整个融成一体的山石,只靠炸药是无法推进的,能让矿洞四通八达,这本身就是一种传奇。
还有举世瞩目的87—66机选厂,是全国最大的一座稀有金属选矿厂。建厂时,条件非常艰苦,厂房和设备都很简陋,几间小小的的厂房隐没在一处偏远的山沟里,不为人们所知道,但它在二十多年中,默默地为我国军工和尖端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阿尔泰山有一眼蝴蝶泉,泉水叮咚,泉水旁边有野玫瑰围绕开放,成群的蝴蝶翩翩飞舞,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顺着这股清泉溯流而上,就到了库儒尔特峰下,这里就是可可托海矿区二号矿。库儒尔特矿和一矿隔河相望,像牛郎织女守望在银河的两端。在库儒尔特矿下面有一条小溪,溪水两边有几栋白色的平房,居住近百名采矿工人。他们大多是1955年建矿就在这里工作,迄今30年了,没有离开过。一位老矿工说,他很喜欢野外的采矿工作,觉得当一名矿务局的采矿工人很光荣,将来爬不动山了,就让儿子继续在这里为国家采矿。若问他长年在山里不觉得苦吗?他说:“喝一口库儒尔特的清泉水,心里甜。”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有一大批年轻有为的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到这个万里之遥的矿山,他们有的来自大都市,有的来自偏远乡村,还有的是转业军人,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建设西北边陲小镇。虽然他们口音驳杂,南腔北调,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可可托海人。就是这样一群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和子孙后代都留在了这里,他们更像一座山,坚定不移、沉默不语,把自己一生的时光都献给了可可托海。
在可可托海,我听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有一名电焊工,从部队转业就到了有色金属公司,这一留就是一辈子。他在家里的日子不多,总是出差在外,铜镍矿、布尔津、哈巴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出差的地点越来越远,家人团聚成了每个人的期待。春天只是一年的开始,只有冬天,才有家人的陪伴和团聚,所以,孩子们更喜欢冬天。
随着岁月的流逝,家属工——这个有色金属公司特定时期的一群人,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母亲、那些家属工,除了为矿山的男人们建造了一个个温馨的港湾外,还要担负起矿山相关的繁重工作。她们虽不是在册的员工,但她们也曾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新疆的建设,默默奉献,青春无悔。
远处的雪山像可可托海的奖章闪闪发光,雪山的纹路像一页页稿纸写满了可可托海的奋斗史。额尔齐斯河从这里出发,流入北冰洋,它要向世界去讲述可可托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