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个一站式服务中心,我们老百姓的就诊效率高多了,再也不用来回跑了。”7月31日,患者李女士在吉林市中心医院“一站式服务中心”打印病例、咨询医保报销事宜后,满意地说。
李女士的就诊感受,正是吉林市开展医疗质量服务能力再提升行动的具体体现。年初以来,吉林市卫生健康委为贯彻落实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疗质量服务能力再提升行动方案》要求,组织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通过进一步压实责任、完善机制、细化措施、优化服务,在“一次就诊只挂一次号”、“一站式”服务、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切实增强了患者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次就诊只挂一次号”方便又省心
吉林市开展“一次就诊只挂一次号”服务起步早,措施细。去年年底,面对流感和支原体感染叠加的情况,吉林市通过探索延长门诊挂号有效期的方法,将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市儿童医院门诊挂号有效期调整为3—5天,有效保障了医疗机构平稳度过救治高峰期。今年初,依据省卫健委相关文件要求,吉林市结合前期经验,进一步细化措施,于4月25日在37家医院同步启动该服务。
据悉,吉林市各医院调整门诊挂号有效期至少为3天。其中,吉林市中心医院将挂号有效期延至5天。该院门诊部主任郭琳琳介绍:“医院实行同一疾病、同一病程、同一科室在5日内免费看检查检验结果,自开展此项工作至今,已服务约7.7万余人次,免除二次挂号费金额达153万余元。”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王允野说:“我们除了将门诊挂号有效期延长至72小时以外,还推出为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护理评估等创新服务模式,为出院患者、生命终末期患者等提供线上护理服务。”
为确保服务有效实施,吉林市组织制定了“一次就诊只挂一次号”便民服务八项措施,包括信息化手段的利用、线上线下服务模式的结合、多渠道的挂号服务,以及畅通的退费机制。此外,各医院通过印发政策问答、医务人员培训、媒体宣传等手段,加强了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了群众对服务的知晓和监督。
多窗口整合让患者少跑路
吉林市以“假如我是一名患者”体验活动为切入点,强化示范引领,大力推动“一站式”服务标准化建设。“在一站式服务中心,护士会根据检查单给我推荐合适的检查顺序,整个检查过程下来能节约不少时间,避免了来回跑的问题。”第一次来到吉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杜先生连连称赞。
吉林市中心医院于2023年10月率先成立一站式服务中心,设置“四区一站”,包括综合服务区、收费缴费区、休息区、自助服务区和分诊咨询站,为患者提供导诊、咨询、投诉建议受理、便民设备租借、入院手续办理、医保审核、出院结算、检查检验预约、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等9项服务功能。经过6个月的试点运行,该中心获得了患者的广泛好评。
在总结该医院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吉林市37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启动一站式服务中心,强化医院结合本单位服务内容和服务特点,逐步实现“9+N”的特色服务功能。据悉,中心实施以来,患者就诊过程中多地点、多次往返情况得到了大幅缓解,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得到了切实改善。
形成紧密型医疗服务网络
自入选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吉林市划定了船营区、昌邑区、龙潭区、丰满区4个网格,对照国家4个维度15项评判标准,重点推进吉林市人民医院—昌邑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提出强化人员、财务、药品耗材设备、信息互联互通、医疗服务5个方面建设的工作目标,并将昌邑区医院、区疾控中心、区妇保院、区结防所、5家乡镇卫生院、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纳入集团。
目前,5个方面管理相关制度全部制定完,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果,可实现线上预约、转诊办理、远程会诊等功能。吉林市人民医院团队与昌邑区医疗团队共同对昌邑区5个乡镇、12个街道和1个开发区45.8万名居民开展疾病调查,掌握辖区居民疾病谱,筛查出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10个系统患病人数7.7万名,根据人群发病特点,共同组织相关专业医生组成专家组到基层巡诊、义诊。2023年至今,共联合开展巡诊义诊30次,服务4500余人次。
此外,集团内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结合专科建设和业务发展需求,定期选派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免费培训和进修。截至目前,吉林市人民医院累计已派出医生140人次到下级医院出诊,下级医院到市人民医院进修培训医生达7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