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理论

科学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着力点

周璐瑶 李袁园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国家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和教材中。”各级学校要全面履行法定职责,把培树爱国情怀贯穿立德树人始终,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切实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

深入挖掘教材资源,优化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高校思政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要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真正把思政课讲好、讲活、讲透。注重课程内容的多元化、丰富化,在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将最新国际国内发展局势、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等融入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前景,提高他们对思政课的兴趣与参与感,使思政课成为促进其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的加油站与助力器。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注重将“历史”与“当下”相结合,把“四史”和红色文化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其中,不断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同时,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爱国主义资源和素材,并积极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使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充分融合在一起。比如,在课堂上讲解我国在该专业领域的重大发明、创新和贡献,以及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和故事,挖掘专业知识背后的文化因素和传统价值,强调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从而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内驱力。

革新教学方法,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当今时代,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高校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富有创新性、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如在课件制作中运用VR、AR、MR等技术进行教学展示,开发包括互动问答、模拟体验和游戏化学习的在线课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设计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教育应用程序,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等重现历史事件,让学生在虚拟空间体验重要的历史时刻,有效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趣味性、互动性。同时,可以在课外科学运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建立师生间的爱国主义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开设论坛、建立网站等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在线讨论,形成有效的网络学习社群,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

营造优质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爱国情怀。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具有正向导向和凝聚、激励等功能,把爱国主义教育与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显著引领作用。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将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好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时间节点,组织爱国主义讲座、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爱国教育的情景感、代入感。积极创建校园文化环境,在校园内设立文化展览区,以壁画、雕塑、图片等形式展示新时代伟大变革的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营造爱国主义的浓厚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让校园成为充满生机、富有感染力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