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既源于千百年来师者的优良传统,又立足于当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核心和重要抓手,对于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定理想信念,铸就师者之魂。理想信念是师者之魂,是教师成长发展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置于教育家精神内涵的首位。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将坚定的政治立场与崇高的理想信念传递给学生,成为学生坚定信念、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要将理想信念的培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注国家大事,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帮助教师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并将其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涵养道德情操,坚守师德师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教师道德情操的锤炼是教育家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教师要自觉坚守精神家园,树立淡泊名利的优良师德师风,以德施教,以德立身,为学生既引求知之路,又引涵养品德之路。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表彰奖励制度,积极选树优秀教师典型,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广大教师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传递积极正能量。同时,要将师德作为考核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师评价问卷、家长反馈、学生评议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教师在道德品行上的表现,并将其作为教师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督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道德操守。
提升育人智慧,践行因材施教。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能力要求。教师的育人智慧不仅表现在知识的传授上,更在于能够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方式,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要主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以及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建立自信,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应提供系统的专业发展培训机会。比如,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为他们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互相学习中共同成长,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秉持躬耕态度,追求真理创新。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教育家精神的内在动力。教育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更应落实于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上。一方面,教师应当坚持终身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升级教学系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业辅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要与时俱进调整教学思路,打破学科界限,采用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支持。可以设立教育创新基金,鼓励教师开展创新教学实践;搭建教师创新展示平台,定期组织教育创新大赛,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弘扬仁爱之心,坚守教育初心。仁爱之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教师应当秉持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用真心、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灵,通过尊重、理解和包容每一名学生,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成就出彩人生。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优秀教师评比活动,评选出具有奉献精神、关爱学生的好老师,用榜样的力量引领教育发展。
拓展全球视野,涵养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具有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不仅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具有全球视野,以开放的态度迎接世界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关注全球问题,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新时代人才。学校和教育部门应为教师提供更多国际交流的机会,组织教师参加国际教育研讨会、访问国外学校等,帮助教师了解世界教育的前沿动态,同时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将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