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评论

以基层善治书写温暖民生答卷

徐春丽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毛细血管”,也是群众感知社会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温度的“神经末梢”。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基层治理不断强化,持续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助力人民生活水平连续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细微的民生问题最能看出改革发展成效,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社会治理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基层治理体系中坚持民生为大,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不断书写发展向前、民生向暖的优异答卷。

老百姓的需求从来都是实在的、具体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民生工程,关键在于落地落细落小落实,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十分重要,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假期里,人们或出门旅游,或探亲访友,尽享假日时光,从细微处体验奋进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平日,群众切身利益也越发受重视,农村、社区、机关、企业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积极作为,把解决老百姓的吃饭、买菜、住房、看病等问题作为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一环,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实际效能。媒体报道和公众点赞的重庆地铁方便菜农搭乘的“背篓专线”等事例,既是各地不断优化改善民生的“细枝末节”,更是彰显“民生为大”的务实担当。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治理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贯穿到社会治理各方面,延伸到社会治理最基层。

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抓好基层治理会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百姓。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要动员各方面力量一起管理基层事务,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基层治理现代化。要重视从全局上谋划工作,从细微处推进工作,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要求落实到日常生活里,体现在一日三餐的柴米油盐、社区学校的朗朗书声、开在家门口的老年食堂、拎包就能入住的长租公寓等方面,把群众身边的大事小情办实办好,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

以改革精神纵深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从理念更新、体系构建、机制探索、方式方法创新等方面全方位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破立并举、守正创新,把制度建设作为基层社会治理改革的重要内容,针对短板和弱项不断健全完善制度,提升治理效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制度完善、机制创新、效能提升等方面,对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的重点任务作出了部署。要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完善社会工作者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保障制度。要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弘扬志愿精神,增加优质志愿服务供给, 完善志愿服务常态化参与机制。要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强化市民热线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要注重以文化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育人。文化之于基层治理,正如养分之于土壤,养分充足才能长出“好庄稼”。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统筹实施好,因地制宜移风易俗,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在润物细无声中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推动资源下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

打造服务全域治理的基层信息平台。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数字平台多边连接、整合聚集和系统规划的功能,解决基层治理“不够聪明”的问题。从最具体的民生发力,从最突出的问题突破,运用数字技术有效拓展基层治理路径,实现基层治理精准化和公共服务高效化,在健全基层治理体系中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成就。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