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理论

拓展网络育人空间和阵地

杨 征

建设教育强国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导任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变革对高等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网络逐渐成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在这一背景下,拓展网络育人空间和阵地对于高等院校人才培育就尤为重要。

聚焦网络育人新方向。进入移动互联时代,知识的传播方式在变,人们交流学习方式也在变。当代青年学生被喻为“网络原住民”,网络已然成为其生活成长不可缺少的新场域,影响着处于“拔节孕穗期”的他们价值观形成。这一形势下,网络日益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重点关注和利用的教育阵地。网络育人需要紧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在数字时代,网络教育不仅是教学手段的延伸,更是思想文化的重要传播平台。运用网络平台,教师可以更广泛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青年一代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信心。未来的教育必须依托网络技术,融合线上线下教育,以更灵活的形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坚定信仰和过硬专业素养的人才。

扩充网络育人新内容。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针对性对于网络平台的育人效果至关重要。高等院校在网络教育内容设计上,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打造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课程。网络育人的内容应与现实紧密结合,突出理论的指导性与实践性。比如,通过选取新时代伟大变革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网络育人要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在网络平台上,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呈现这些文化资源,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和鲜活的实践案例,让学生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接受思想的洗礼,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信心。网络育人的内容要丰富多样,既要兼顾思想的深度,也要结合当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短视频、直播课堂、在线讨论等多种形式,打造互动性强、参与感高的网络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提升网络育人新力量。数字时代的网络育人,需要依靠多方力量共同推进,需要打造一支富有责任感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是网络育人的核心,管理人员和学生骨干则是推动网络平台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引领学生,更要在网络平台上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通过打造个人学术品牌、提高网络影响力,将更多的学生吸引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中来。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要及时更新教学资源,维护平台的正常运行,确保平台的安全性与功能性。同时,应与教师密切配合,优化网络平台的教学设计,保障网络育人的系统性与持续性。思想坚定、能力出众的学生骨干不仅能在学习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还能通过网络平台参与思想传播,增强同龄人之间的思想交流与互动,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网络育人走向更广阔的维度。

完善网络育人保障机制。健全的管理、激励和监管机制是确保网络育人平台有效运行的关键。高校应建立健全网络管理机制,确保网络育人活动的有序进行。同时,网络育人的评价体系也应随之完善,确保育人的质量与效果得到提升。要加强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建设,表彰优秀的网络育人实践者,营造清朗和谐的校园网络环境,在充分调动师生在网络育人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同时,确保网络育人平台健康发展。

(作者系吉林农业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