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理论

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张玉晶 赫本无名

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是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工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普惠性、便捷性、高效性、智能化、精准性等特点。未来发展中,应从完善创新制度机制入手,坚持小切口破题、大纵深发力,持续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健全融贯于社会治理模式法治化转型全过程,更好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矛盾纠纷妥善化解和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对法律服务的实际需求。

统筹服务资源。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构建应坚持需求导向,进一步优化整合法律服务供给。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聚焦工作重点,以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作为重点,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链条、全方位法律服务,更好彰显法治自由、平等、公平、诚信等价值。积极构建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推动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仲裁、调解、基层法律服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有序发展,为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供给能力奠定基础。要持续提升服务质效,完善相关政策、机制,构建完备、可操作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制度体系,建立科学的服务质量考核标准,健全评价机制,完善奖励激励政策和失信惩戒办法,促进公共法律服务的公益性、公开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以社会各界公益参与为辅的多渠道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更好激发服务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强化建设保障。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集成司法行政各类法律服务项目、提供多种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的有效载体。要立足现实发展需要,深耕平台功能建设,融合发展实体、热线、网络服务等平台,实现机构、人才、信息、数据等资源有序共享。优化平台服务流程,建好法律服务电子地图,完善平台转接机制,努力实现一次受理、各平台通行,力争实现全天候不间断服务。持续完善城乡便民法律服务基础设施,让法律服务触角延伸到街道、社区、乡镇等基层一线,推进智慧法律服务,以科技引领公共法律服务技术革新、服务提质,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发展,把相关政务网站、法律法规数据资料、裁判文书资料等链接到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形成政府、社会组织等法律服务的一体化、协同化。大力发展“掌上办”“随时办”“自助办”“主动办”等移动端法律服务新形式,提高服务智能化、便民化水平。

促进均衡发展。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以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为基本特征,其中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是夯实依法治国法治基础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必须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公共法律服务差距,促进其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城乡、区域、群体间服务发展差距,找准短板弱项精准发力,全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强对欠发达、农村、边疆、民族等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倾斜,通过对口援建、结对帮扶等方式,完善其法律服务基础设施,努力消除法律服务盲区,促进优质资源优先向这些地区流转,打通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引导具备法律素养的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大学生等群体投身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有效缓解专业人才不足问题。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和国家司法救助制度,扩大援助和救助范围,建立健全对特殊群体减免服务费用制度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提升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引导其用法律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推行绿色通道、上门服务、代理服务等,鼓励支持有影响力的专业法律机构和个人承担社会责任,提升服务特殊群体的意识和能力。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