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江南地区,妇女生了孩子,亲友送礼,称送月礼。送月礼,米面、红糖、鸡蛋是必需品,若送黄鱼鲞,则是客气。若有非娘家人再加送猪肉几斤,则是重礼了。
江南妇女,平时风风火火,同男子同吃同住同劳动,唯一可以称之为优待的,只有坐月子。那一个月,只是照顾孩子,不用任何劳动,头包布帕,坐卧皆在床上,一天里五六餐地吃,又尽可能地多吃高蛋白物质,谁都能胖上几斤。
娘家或婆家如果家境好,最高的境界就是“厨厨黄鱼鲞”(方言,意谓每餐吃黄鱼鲞)。
黄鱼鲞即是黄鱼的腌制品,捕上鲜鱼后,从脊背剖开,去除内脏,抹盐风干,以便于保存。这是过去没有冷藏技术时代,东海渔民发明的一种保鲜技术。它的好处是,保存时间长,烧法多样,风味独特。既可单独作菜,亦能为面食佐料,诚为菜中佳品。东海诸地,以台州“松门白鲞”最为有名。
当时的黄鱼鲞,并无塑料袋包装,外包厚厚的淡黄色稻草纸,上压一红纸条,稻草纸菱形状,用麻绳捆扎,看上去稳重而大方。轻者二三斤,重则五六斤。因其贵重而体面,又不易腐烂,常常成为送大礼的首选之物。因此,有的大鲞,送了三四年,依然在各家之间周旋,直至气味有些走样。
一般而言,媳妇生了孩子,亲友送来的礼物,包括黄鱼鲞,当然让媳妇享用。但有些小气的婆婆,或者家境贫寒者,则会偷偷藏起一些黄鱼鲞,倒也不是婆婆贪嘴要自己享受,而是考虑到以后亲友之间的人情往来,存一些以备不时之需。如果此事媳妇知道,自然会不高兴。
孙子长大了,十分健壮,祖母自豪,常常说出响亮的理由:这个孙子,月子里他妈吃了二十只黄鱼鲞。
媳妇带儿子回娘家见外婆的时候,则会将这个数字翻上一番:吃了四十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