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东北风

红歌回荡

□王玉欣

立冬带着寒意,用风袭击大地,大地将落叶抽起,一并交给半空。空中传来哨声,一棵百年大榆树,任哨声逼近,昂然风中。树底下的落叶,似音符在风中起伏。风声再大,远不及《十唱金相和》的歌儿,从红日村街头响起,缭绕在大榆树周边,回荡在汪清这片红色土地。

红日村,一个有着历史深厚底蕴的传奇村庄。它位于汪清县大兴沟镇西北18公里处。与朝鲜族群众居多的后河村相邻,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混居村庄。1923年建屯,为延吉县(今龙井市)所辖。1938年划归汪清县辖境。1958年成立蛤蟆塘人民公社红日一大队。2005年蛤蟆塘乡并入大兴沟镇。

“那一日,金相和的头颅就挂在这棵树上,已经被敌人折磨了三天三夜的金相和,两个大拇指被铁环吊起,已经露出白骨;敌人又拿竹签刺穿他的十指,他昏死过去,敌人又将他用冰水泼醒,然后给他灌辣椒水,逼他说出党的机密。他咬紧牙关,一言不发。一次次被折磨昏死过去,又一次次被冰水泼醒。每次奶奶给我讲到这里,都哭得说不出话来。我小时是听金相和故事长大的。原先,我们这里分一屯、二屯和三屯,二屯大多数是朝鲜族人。那时候,我每天都要来看这棵树,看到这棵大榆树,我就想到老辈人嘴里讲的金相和,日本侵略者是那么恶毒,怎么就能把一个人的头挂在这里呢?我想当时大榆树一定特别难过,血淋淋的人头,就那么挂在它身上。树是通人性的,我们小孩子都说,这棵树当时一定哭了,就跟我们听着金相和的故事会流泪一样。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这棵树,也特别爱护这棵树。”

83岁的李克俭老人,戴着一顶黑色毛线帽,面向风中的大榆树,一字一句给我们讲述金相和烈士与大榆树的故事。

青年时期的金相和在延吉县蛤蟆塘组织了互助会、青年会、少年团等革命组织,是那一带有名的红色青年。1930年5月,他又参加了中共延边特支领导的“红五月斗争”,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9月担任了中共蛤蟆塘区委书记。在1931年1月,中共汪清县委第一任书记金勋被捕,金相和继任了中共汪清县委书记。1931年2月3日,他到蛤蟆塘后河村指导工作时,遭突然袭击,不幸被捕,他倒在了挚爱的白山松水之间,年仅31岁。这些历史我都能背下来。我常听金相和烈士馆的解说员讲,我们这里的人,都会讲发生在这地方的英雄事迹。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啊。

李克俭老人,用手按了按头上的帽子,凝视着那棵大榆树,仿佛有讲不完的英雄故事。在聆听老人的讲述中,几名身着迷彩服的村民,在大榆树下用铁锹和着水泥。为大榆树周围固定盘根。由于岁月的侵蚀,面对我们的右侧,大榆树的上部已断裂,其中间部位与右侧一截,已被水泥灌注进行保护。每到春季,这棵大榆树依然枝繁叶茂,笔直挺立。

正在修筑大榆树基地的村民说:“永安村农民韩日善老人,曾亲眼目睹树上悬挂金相和的头颅。他对参观百年榆树的青少年讲过,当时现场特别恐怖,树上悬挂着金相和的人头,血淋淋的不堪入目,他吓得躲在大人身后。虽然已过去八十多年了,可每当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都会流泪。他说那时虽然小,可他恨死了日本侵略者。”

伫立大榆树下,我们看到了汪清县政府于2013年扩建了金相和烈士纪念碑,重新安葬了烈士遗骨,修建的烈士半身雕塑。百姓为了纪念金相和烈士,自发编唱了颂歌《十唱金相和》。

时节如流,红色记忆根植沃土,成风化人,润物无声。

在汪清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百处抗战遗址,侵华日军在汪清县制造了19次惨案,汪清县境内发生过上百次战斗,603名抗日将士为国捐躯。大榆树,不仅成为烈士碑的守望者,更成为烈士英雄事迹的传唱者。

一棵树,在红日村,历经风雨,让多少人为它停下脚步,仰视,再仰视。一棵树,在立冬后的今天,当华美的叶片落尽,呈现在你面前的,是生命脉络的凸显。

这仅仅是一棵树吗?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