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好作品

拾 稻 穗

□吴秀艳

在键盘上忙活了许久,眼睛有些酸涩。起身想直直腰让眼睛放放风。往窗外一看,两台收割机正在忙碌着收稻谷。我好奇地拿起手机记录下这一幕。当我移动镜头时发现远处的田埂上一字排开坐着很多人。大概是收稻谷的吧。

我坐下来继续工作,快下班了,我站起来又向窗外看了一眼,发现收割机不见了,稻谷也不见了,收割结束了。而原来坐成一排的那些人像棋子一样分布在广阔的稻田里。哦,原来他们在等着拾稻穗。

10月下旬,天气已经很冷,他们裹得很严实。头上戴着帽子,脸上罩着围巾,只露出眼睛,脚上穿着胶鞋,戴着手套的手很麻利地从碎草堆里捡拾漏掉的稻穗,左手的袋子随着蹲着的身体不停挪动。

自从10月16日开始,每天下班的公交车上都会陆续上来很多捡稻穗的人。他们每人每天能收获满满一编织袋稻谷,估计能有五六十斤。

记得2018年,这些先进的农业科技产品水稻收割机刚开进我们的村子。当时,大概是由于初次在这里使用,收割完之后,每块地里都有很多稻穗被遗弃在稻田里。当时,拾稻穗的人每天能捡五六袋子稻谷,都用车往家里拉,即便不种地,推出来的大米也够三口之家吃一年了。随着时间推移,收割机越改良越完善,现在,收割之后丢下的稻穗少多了,所以,每人捡一天才能捡一袋子。不过,在我看来,依旧是一项极诱人的活动。

车子行驶在长龙一样连绵起伏的群山脚下,我靠着椅背闭上双眼。突然,我的身影出现在稻田里,耳机里放着轻音乐,穿着白色运动鞋,漫步在广阔的田野间,偶尔蹲下身子捡拾那一串串颗粒饱满的稻穗。顷刻间,吸收了一年天地灵气和肥沃营养的新米做出的白米饭香喷喷、热腾腾、晶亮亮地摆在饭桌上。让我不禁想起了上世纪70年代,每当秋季割完玉米,担心会漏掉玉米棒子,总是很认真地在玉米秆堆里反复检查。翻完自家的就到别人家玉米地里接着翻,希望别人能疏忽一些,多漏掉几穗玉米,每一次都会有意外惊喜。

每天早上,公交车里仍旧有很多戴着手套、拿着袋子,裹得严严实实的人,他们会在不同地点下车。而当他们下车时,才发现,一台台摩托车早就停在稻田的旁边了。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