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青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推动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进步的先锋力量。新时代背景下,应加强对青年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引导青年将爱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发他们勇往直前、不懈奋斗的精神,推动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弘扬伟大爱国精神,是当代青年赓续优良传统、增强民族自信的精神基石。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每临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奏响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从岳飞的“精忠报国”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数英雄人物以忠诚与奉献诠释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深深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些英雄人物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与奉献,是每一个青年在新时代都应当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青年一代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其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无论是投身科技创新、文化传承还是社会服务等领域,都需要以爱国精神为指引,以实际行动践行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年心中牢牢扎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新时代,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光荣历史的正面宣传力度,并融入现代传播技术,使之更加生动和形象地展现出来。通过课堂教育、专题讲座、影视作品等多种形式,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青年日常生活,引导他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特别是要发挥榜样的力量,紧扣时代主题,弘扬英模精神,通过讲述历史英雄的事迹和时代楷模的贡献,激励青年一代勇敢担当、不畏艰难,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
以爱国主义精神为行动导向,培养青年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责任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促使青年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追求卓越;担当精神是青年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敢于挺身而出、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是青年成长为社会栋梁之材的必备素质。要为青年创造更多的实践平台和机会,引导其将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在实践中提升自我能力,为社会履行责任、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鼓励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社区建设、科技创新等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国家的发展变化,并逐步意识到个人努力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密切关联,进而增强青年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
培育民族自信心,锻造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青年。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新时代的青年不仅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全球事务的重要参与者,是国家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为此,要引导青年在了解世界的同时增强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鼓励学生参加国际青年交流活动,如联合国青年论坛、各类国际志愿者项目等,不断拓展国际视野,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青年的风采。激励青年在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挥聪明才智,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切实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