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1版:理论

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李 姝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广大教师是青少年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广大教师应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其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仰,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激发学生爱国之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同时强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要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不断创新课堂形式,将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培养学生勤劳朴素、诚实守信的品质,引导学生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奠定坚实根基。

帮助学生筑牢信仰之基。信仰是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理想信念立不起来,那么思想上就会软弱怯懦,行动上就会畏风畏雨,就会像一艘没有航行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加大红色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比重,通过组织青少年开展唱红歌比赛、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祭奠英烈等活动,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发挥环境育人作用,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以组建红色文化志愿宣讲团等方式,宣传好党的初心使命、讲好革命故事、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筑牢信仰之基。

教育学生砥砺强国之志。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当代青少年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是推动振兴发展的“青春能量”。新征程上,广大教师应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优化教研教学协同机制,促进思政课的层次化衔接、整体性推进,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认真学习知识,积极锻炼体魄,在阳光下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真正把爱国之情变成强国之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

引导学生实践报国之行。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必须落实到行动中。新时代是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无限光明。新时代青少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在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广大教师应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人生目标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听党话、跟党走,积极储备智慧和能量,努力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爱国、励志、求真、力行。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