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巴拉圭亚松森:“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此,中国春节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中国春节,那是天地人合一,浑然无间。春种、夏苗,当一岁秋来,稼穑大熟,便昭告天下:岁稔年丰。岁时忽焉,举头耿耿星河,一把长勺斗柄朝东。严冬极致时天地临盆,诞生一个春天。《周易·系辞传》:天地之大德曰生。生育春天的庆典就是春节,举寰宇上下,有哪个节日堪比天地人和谐之吉祥,中国一年一度朝天地大典之隆重?
那是天下最热烈的行动,没有号召,没有指令,一进腊月门,就现融融春节风。赶年集,办年货,城与乡车流不断,也有雪地马爬犁,缀绿擎红,不时飘入山野中。喝过五彩腊八粥,顿觉年风比粥浓。祭了灶神唱年谣,忙年的日子日日都火红: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六,做年豆腐烀冻肉,二十七、八赶年集,把面发,二十九鞔香斗,贴倒“有”……写春赛联书红福,抬头见喜喜气升;红帖、红烛、红挂旗,鸿运当头,才耀门庭;更有那五彩缤纷新年画,贴着团圆和喜庆,张家书屋《瑞雪丰年》,见庭院堆金砌玉,李氏窗前《鲤鱼卧莲》,迎贵子早生。一把压岁钱甩出去,引来欢笑如银铃;焚香祭祖挂彩灯,银花火树十里长街如彩屏;噼里啪啦,喜气冲天二踢脚跃上九霄,接神迎喜降祥瑞,人神共庆,人间福祚动天庭。
那是天下最壮观的人潮涌动,十几亿黄肤色、黑眼睛、黑头发让四海五湖都沸腾。那是一种血浓于水的文化认同,不论字正腔圆的北京话,还是江东吴侬软语,无论三皇五帝之传人,还是赵钱孙李百家姓,都在读四书,都在诵五经,一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绘出一幅田园风情;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就知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句“卿云烂兮,乣缦缦兮”,就显祥瑞之气缭绕,日月光辉永恒;一句“关关雎鸠”,尽现生民之始,人伦之大道;一句“明月几时有”让人痛别离之苦,盼月圆月明。
那是中华民族传家的人性光芒,黄河岸边生成的中华文明之树,根连着根,根根联通;叶擎着叶,叶脉相承,枝叶葳蕤,千丈万丈,千里万里。年年岁岁,这枝这叶,这根这脉,生长着和谐与繁盛。树高千尺不忘根土,过年了,有枝枝叶叶飘回,那是民族的团圆盛会,那是枝叶对根的朝拜与崇敬。隔山隔海,任什么都隔不断。春运盛景,就像熠熠群星拱北斗,浩浩长河尽向东。
行色匆匆,想那生我育我的山村,倚仗柴门守望的老父,已煮好了阖家团聚的年夜饺子,烫热了盛满酒盅的美酒……
一十二个月,高天寒来暑往,分明四季,思乡之痒,几曾有些许改变;一十二个月,大地一青一黄,青黄之间,思亲之苦,无药可医分毫。唯有年夜饭,让四时八节惴惴之心落地,唯有年夜饭,让365夜梦萦情牵得以安歇。年夜饭有苏州年糕,谐音“年高”,寓意生活甜美,步步登高;广西糖环,寓意黄金满屋,环环相扣,生生不息;广东油角,寓意来年露头角……鸡打头鱼收尾,山东烧鸡,寓意吉祥如意,大吉大利;清炒笋片,笋与顺谐音,寓意步步顺,节节高。
四凉八热菜,该是四平八稳。素中芹菜,勤劳致富;爽口白菜,百财来聚;长命韭菜,长长久久;豆腐乃奋斗得福。鸡、鸭、鱼、肉,四荤之属,大吉大利,连年有余;竹外桃花,鸭江水暖,早迎春回。
“穷过年,富过年,没吃饺子没过年。”年夜饺子,滥觞于2000多年前之春秋,也许源自东汉医圣张仲景。乡间有闻,因为女娲抟黄土造人,饺子状的泥人耳朵,用线一拴,咬在嘴里,线者谐音“馅”,大馅年夜饺子,最初该不是娲皇亲自调馅、擀面、揪剂子?包饺子人要齐全,象征十全十美;三五铜钱包进饺子,象征“福禄寿喜财,一起到家来”;摆饺子横竖成行,才四平八稳;横六行竖六行,六六大顺;煮饺子唯忌说“破”,要说“挣”了或“增”了; 有没定亲的儿女,适时搬动荤油坛子,俗传可动大婚(荤);有没怀孕的新嫂子,躲在门后吃饺子,边吃边诵歌谣:白丫头,黑小子,跟妈进门吃饺子。
“三星朝南,家家过年”, 三星,是猎户座中间的三颗亮星亦称福禄寿三星,这是上苍赋予的时间概念。三星出来,打着滴溜前行,时近中天,三星与上门楣平齐,叫三星在户,这是全家团圆吃年夜饭的时刻,千香百美,其乐融融。
尚红、崇新、喜庆、欢腾。尚红者,红衣、红帽、红对联、红灯笼,红红绿绿的鞭炮;崇新者,村村落落、家家户户焕然一新,天地临盆生出一个春天,如何不是万众欢腾,真可谓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欢腾者,有满街的锣鼓、秧歌、高跷、地方戏等,大地承载了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