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评论

激发电影创作文化和创新“双引擎”

罗天初

2025年春节档影片再次掀起观影热潮,本次贺岁档汇聚了诸多高关注度的IP,还有多部备受期待的系列续作。经过春节假期的“大浪淘沙”,有的影片票房与口碑双丰收,有的则反响平平,高期盼反而成了高落差,再续经典恐非易事了。由此看来,持续为经典故事寻得新的呈现形式,用时代之声阐释文化底蕴,是电影创作要长久面对的课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改编自文学名著、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的影片被搬上大荧幕。传统文化中的内涵与智慧确实是电影创作者要持续挖掘的巨大素材宝库,通过新奇的表现手法加以诠释,更可谓“如虎添翼”。然而,也有部分影片因重视效轻叙事、偏离文化内核、元素融合生硬等也受到观众诟病。新的时代背景下,灿烂丰富的传统文化可以为电影作品带来强大精神内核,同时也对电影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在创作过程中深刻把握“破”与“立”的辩证关系,激发电影创作文化和创新“双引擎”,不断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立”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文化和凝聚在当代生活中的时代精神,是电影创作的源头活水。要立足于我们的文化根基,不做“搬运工”,做“解读者”,于传统文化中梳理出依然具有绵长生命力的人文精神、古典美学、信念追求等,真正从文化根脉中汲取滋养,激发创作灵感。同时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间的链接点,通过搭建富有吸引力的故事框架、合理丰富的角色背景、巧妙衍生的相关议题,让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下的审美及价值取向相互交融,用光影艺术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引发广泛情感共鸣,激起强烈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破”在创新。要创作出兼具文化性、艺术性和时代性的电影作品,离不开推陈出新,尤其在数字技术加速变革的今天,电影在科技赋能下拥有了更为多样化的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掌握新技术、培养新人才,成为激活电影创造力的必然要求。要善于借助新智能、新手段,不断扩展视听语言的呈现方式,让更多天马行空的想象跃然荧幕,为观众带来更具有沉浸感的交互性观影体验。此外,吸纳创新人才是电影创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以人才为支撑,提升创作团队的专业水平,以新力量带动新活力。

与时俱进、“破”“立”并行,必将为电影创作带来源源动力,打造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高质量电影作品。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