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吉林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高质量发展上,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在“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五五”启动谋划的关键时刻,总书记为吉林全面振兴把脉定向、掌舵领航,进一步明确了吉林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深入领会这一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刻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全力做好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奋力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必须牢牢把握吉林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是“国之大者”,攸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全局。吉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地位特殊、责任重大,必须立足定位、发挥优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对国家重大战略形成有力支撑,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
必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根本动力和源头活水,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吉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实体经济是吉林的优势,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优势产业壮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构建体现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依托吉林省深厚的科教资源,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动能。
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是吉林的优势,绿色是吉林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2025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巩固拓展生态优势,着力促进全面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美丽吉林建设”。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必须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上下足功夫,促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积极探索“两山”转化实践路径,利用冰雪、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特色资源发展旅游业,把生态“含绿量”转化为发展“含金量”,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
必须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农业是吉林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吉林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发展现代化大农业首先要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牢牢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的数量和质量,让“中国饭碗”装进更多“吉林粮”。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做足做活“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打造全国人民的粮仓肉库、中央厨房。
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吉林振兴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东北全面振兴至关重要”,并强调“要瞄准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和民生领域的难点痛点问题,设置改革议题、生成改革方案,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的关键时刻,要坚持以改革赋能,通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释放发展新动力。要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开放,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注重同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的协同联动,形成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开放发展新高地。
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任何时候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吉林要牢固树立大安全观,心系“国之大者”,扛稳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责任。强化意识形态安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安全底线、生态红线、耕地红线、地方政府债务警戒线和统计数据质量线。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预警和应对,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必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有正确政绩观才会有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不仅是党员干部立身为政的“定盘星”,更是践行使命价值的“坐标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必须引导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新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红绿灯,在破解改革发展难题中创政绩,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树政绩。严防急功近利,坚决杜绝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完善落实“三个区分开”的制度措施,推动干部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前提下大胆干事,增强本领、担当作为、争创佳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作者系吉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