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松花石与松花砚、松花奇石是母子篇、母子情,那么松花砚与松花奇石就是兄弟章、兄弟亲;如果说松花砚走的是宫廷路线,那么松花奇石则完全是显身民间百家门、充满百姓的精气神儿。松花砚是雍容深沉、端庄高贵,松花奇石是热情宽厚、待人诚恳。所以说,松花奇石几乎是追寻和探讨吉林味道与长白山精神的重要物象。它们若寄情山水的隐士高人,是拥有着家乡方言的语言器物,令人印象鲜明、念念难忘。
首次发现松花石的美妙和“才华”的时候,阳光照在清代康熙十六年(1677),当再次在长白山沃野发现松花石零星单体的时候,却是整整300年后的1979年。它有如时光机一般风光流转,见证变迁,彰显灵气灵动灵魂,向上向美向好。松花石彰显的是松江松韵的长白山气质:自在、知足、乐道。如今它们打开古典、记录新篇,引起了同道们的新的共情……
松花石之美,美在山水聚来
松花石的美,在于既出于自然,又彰显自然。一块松花奇石,是一个隐藏在山水间却依稀可辨的脸庞,是一个遗落在故事中但却不会淡远的村庄。土生土长,故土故人,走来和回望。我用诗的想象来写它:“石头是山河的简介/松花石是刻在东北亚中心/大地上的‘甲骨文’。”
一堂山水课,刻印和缩印着山水的生动板书,既难懂,也易懂。只要是你慢慢轻抚,松花石便由面入心,让你摸得到脸和心,由面摸到松花石的心。石以载道、君子之风,块头精魂、石重乾坤。如今把树龄逾百年的称作“古树”,依此而言,石龄已逾几亿年、历史人文意义也逾300多年的松花石,毫无疑义应该称为“古石”。
松花石的生命,在于人的感知和透析的程度与层次。松花石的“性灵”是启发人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从石中挖掘和提炼出来,营养到自己的心智当中。山川之美,题目太大,但它可以被微缩下来,这就是名画名石了。古书古画多是横向展开视觉阅览的,大都是定高而不断延长的手卷形式,特别是铺展浩荡的长卷图。赏读或把玩一块松花奇石也恰是如此,慢慢轻抚,读懂品透。“千种冈峦千种树,一重岩壑一重云”,从唐代诗人阎朝隐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看到评鉴松花奇石的影子,从中感到松花奇石的仪态万方。
中国艺术精神孕育于山水间,也就融入于松花奇石之中,山水石道、依然禅悟,松声万壑、仙然洞天。一块松花奇石是一片既朴素也惊艳的山水世界、田园时空。氤氲在里面的,有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桃花犬吠、篱笆故人,日出月白、生命起落。其阳光点化、清风指处,安居赏石、田园耕读,晴耕雨读、问道松石,相陪伴的是春溪花、夏径松、秋壑月、冬峤雪。搁在古时候这便是:一窗月光、半壁山房,几亩园地、四季蔬粮。松花奇石给予石友们的,是清新朴野、温润平和,是松江松韵的长白山气质:自在、知足、乐道!看似云淡风轻、平淡无奇,细细思量,却能在平缓的节奏中感知到一种强烈的乡音乡愁,渐渐唤起石友内心里的柔软与共鸣。
松花奇石美在心,在于石之心和人之心的无障碍和无条件地联通。案上一石,心田一园,问石访石大文化,上石下石小春秋。步在自家亭廊,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抚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松花奇石的古典,咫尺之内有乾坤。
松花石之秀,秀在内外兼修
松花石的秀,在于既出于里,还显于表的内外兼修。松花奇石像是一座独到安详的院落,里面安放了很多的东西,只是你搁下它们过久了,忘记了都摆放了些什么东西,只好找找看了。不过,只要你来到它这里,只要是用心地找,就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自然状貌、乡土风情、岁月沉浮、时光过往,慢抚松花奇石让你想起很多的谚语、俗语和成语、暗语,那里有很多历史的旧址、光阴的旧址,它帮你拂去尘埃,想起某个情节、某个细节。
松花奇石后来投身于阴阳合历里安身立命,从融入、融化到溶解,寒山雪暖,春江水润,“静居陋室观天下,闲坐书斋阅古今”。松花奇石,看去沧桑却更俊秀,纹理层叠镌刻下宛如世间的年轮,浓墨重彩。石头是最早的文字及史书的载体,接着是竹、木、绢、纸,而后是无实物的电子声音和互联网上的文字,松花奇石却由直接的载字方式转换为内心存储的意象方式,成为适应光阴行进和奔走速度的万应物,可谓是突出的代表者。
烟火是人世间的四季,山水是永恒大自然的四季。由面入心的松花石,四季吉祥的松花石,从关怀的写意到灵魂的生长,依然如故,可珍可惜。只要人类还需要经典,这一片特殊的天地就会好好存在,就会被深切地翻看和品读。“诗是世上痛苦和疲倦后甜蜜的旅馆”,那么一块松花奇石就是一座微缩的诗歌旅馆。
不是所有的石头都有骨头,人各有志,松花奇石大有人之志和人之智,冰冷彻骨而不寒,烈火炙烧而不烫。这就像古代文人的骨头比时间更硬,所以才被留存在了历史当中而不朽。
松花石之爱,爱在凝神聚气
松花奇石的爱,在于扎实潜藏、厚积薄发。爱在内,也在外。“千载历史酿作一壶浊酒,万里江山化作一尺丹青”,神异色彩,迷幻感受。这源于宋人定型了花道、香道、茶道和瓷道,寄寓了花茶瓷以静观沉思的精神理念,这些理念精神到了清代以后,也寄寓在观赏石道上。
松花奇石,潜藏着深藏不露的品质,它的有山则高则秀、有水则深则幽的内在,你要慢慢看才能看得出,犹如万物的缓慢生长,里面拥有着节气和气节,像一个水声潺潺的泉眼。一块或一款松花奇石,以睡美人般的静态,有的在书写李白的“疑是银河落九天”,有的在诵读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还有的在品味“无限风光在险峰”。松花石和松花奇石的范儿,就是松花石和松花奇石的精气神儿!寻找这个范儿,是在找寻松花石的品相、成色、器宇、分量所呈现出的一种光华、气质和修养,还有遵循“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气场原则。
松花奇石就像是你的一张“老照片”,只是艺术化地抽象了些,好在它忠实地引导了你、引起了你的张望和回首,唤起了你心底的非常清晰的那片记忆!所以说抚摸和品读松花奇石,首先是在重温自己,重温经历的风霜雨雪和阳光彩虹,也就是唤起自己所经历的美好,更准确地说是抵抗被遗忘!松花奇石不只是外表上的剔透和华丽,还有热爱、本色、质朴、恢宏的内质,这更是与吉林的长白山的人文精神紧密相合,也成为对于松花奇石的欣赏和审美的基调。
说来,松花奇石族群是天然的色彩美学卷册,松花奇石的美妙与人生的美妙之间,多在不可思议和不经意之处。人生旅程,处处观瞧、走走停停,出入官府隐宅、市井边塞、名山大川,自然是炫彩无尽。由色彩所呈现出来的物象或器物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但色彩一定可以构成最美的物象或器物。在色彩的意义上,松花石与汉服就有了类比与借鉴的关系。中国古代的颜色系统秉承天人合一的理念,五正色(青、赤、黄、白、黑)、五间色(绿、红、流黄、碧、紫)形成基本的颜色系统,对应天时地理。在四季的“颜色季语”里,有不少与松花石长白山的特征直接关联的颜色名称:如松花色、风入松色、吉金色、冰台色,有“石”字的石英色、石莲褐色、石发色、石榴裙色、石涅色、石蜜色,有“白”字的白青色、余白色、东方既白色、月白色、草白色、酂白色、黄白游色、青白玉色,有“绿”字的绿云色、二绿色、石绿色、绿豆褐色,有“春”“碧”字的春晨色、长春色、春碧色、碧山色、碧城色、碧滋色。松花奇石不仅以自身俏色为紫禁城故宫里的色彩美学作出了贡献,并且还为色彩的精准命名助了一臂之力。春色季语里有一个色名就叫“松花”,是春天里的一种奶黄颜色的名字;还有一个色名叫“长春”,是春天里的一种粉红颜色的名字。依据松花石的此特色,已经相应研发出并应用的高级型升级版的工业染剂和添加剂等,如萃取制造美术创作用的绘画颜料和工业制剂用的染料等等。因色彩缤纷而怡然翘楚的松花奇石,已经不仅作为故宫文化浩浩大渊中的涓涓一滴,还是其中鲜明而醒目的一滴。
为长白山十六峰命名的清末秀才刘建封,在100多年前的《古玉辨》中就论述过“色沁名称”:“绿有松花绿、苹果绿、蕉芽绿、瓜皮绿、鹦鹉绿……白有鸡骨白、象牙白、鱼骨白、糙米白、鱼肚白、梨花白、雪花白。”还以“足见底气化生万物”,诠释了松花奇石等物象。这些都成为在吉林、长白山大地上匍匐于大地、全力“向上拔”的生命感的精神写照,而其中松花奇石多以层层叠叠向上挺立支撑而壮大的形象意象尤为生动突出。
繁花似锦,花好月圆。由色彩到体态到热爱,秉持对历史、对先辈的敬畏之心,再一次地沉浸到新的历史当中。松花奇石,让你生活在近处,诗意在身旁,远方到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