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高 芸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注重同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的协同联动,形成融合发展的格局。”这为吉林做好区域协调发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发挥比较优势,携手并肩、互联互通,形成发展合力,推动科研合作和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不断增强区域协调发展的整体效能,为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充分发掘省内各地区发展潜力,塑造协调发展新优势。区域协调发展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速度均衡发展,而是有差别、有质量、有效益的协调发展。吉林要科学确定发展定位、产业布局和区域分工,避免“同质化”、推动“差异化”,把优势资源打造成优势产业,走出振兴发展的新路子。对内要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集中力量发展几个中心城市,并将其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更好带动各地发展。要优化空间布局,以长春为核心,辐射带动吉林、四平、松原等周边城市,努力形成“一核多极”的空间布局,明确各城市功能定位,如长春市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周边城市则发展配套产业和特色经济。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依托长春市汽车、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向周边城市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要促进各市州资源要素双向流通,整合冰雪、红色旅游等资源,打造跨区域旅游线路;建立人才交流机制,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共建科技园区,推动都市圈在信息技术、高科技领域的协同创新,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

全面把握与东北地区其他省份合作的有利条件。东北各省市地理位置相邻,文化背景相似,语言、习俗相近,为协同联动提供了良好基础,同时各有特色的产业体系为开展合作提供了支撑。如,辽宁装备制造业发达,吉林汽车和化工产业突出,黑龙江则在能源和农业方面具有优势,协同联动可以实现产业互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突出的科教优势为开展合作提供了人力资源和科技力量,东北地区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协同联动有助于整合科研力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此外,健全的基础设施为开展合作提供了强大保障,东北地区具备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铁路、公路、航空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要素流动和经济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已经形成的省际间协作关系为未来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扩大合作规模提供了有力依托。

探索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积极融入哈长城市群,加强与辽宁中部城市群、蒙东地区等对接合作。依托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协同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等沿海枢纽港口,进一步借港出海,并与黑龙江、内蒙古的内陆运输网络加强联通,完善物流体系建设,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打造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引导和鼓励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分工与转移,促进跨地区的产业融合。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与各省发展产业配套协作,着力形成产业群。以企业为主体,强力推进跨省经济合作与联合,增加产业的关联度,利用大企业集团优势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培育汽车及零部件巨型企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托拉斯”,提高对区域内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开发的牵动能力,助推产业链延伸,使之成为开展区域合作的重要力量。推动政策、机制建设一体化,建立省级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动政策对接,在产业、环保等领域制定统一政策框架,避免政策冲突,打破行政壁垒,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形成统一市场,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医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升区域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社保、医保等跨省衔接,便利居民生活。

畅通开放联动路径。吉林省位于东北亚地理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要充分用好这一优势,增强开放意识,积极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的经贸合作,借鉴各地经验,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推动整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医药等优势产品“出海”,拓展新业态新模式。加快边境地区交通、能源及数字经济等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北方航道相关基础设施现代化改造,构建外联内畅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东北亚陆海空联运通道和陆上边境口岸“大枢纽”。打造区域旅游品牌一体化,以中国冰雪旅游推广联盟为依托,定期召开相关旅游产品推介会,积极谋划旅游领域合作项目,提高文化和旅游产业资源互通性,联合发布旅游产品,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共同开发跨区域文化和旅游项目,进一步推动区域合作,促进协调发展。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