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特别强调“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以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关键抓手和必由之路。家风作为家庭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集中展现,与党风、政风以及社会文明风尚紧密相连,是廉洁文化建设的基石,从源头上影响着个人廉洁品质的培育。必须大力培育和传承优良家风,让“家”成为廉洁文化建设的坚固堡垒,以廉洁家风凝聚起全社会向风慕义的磅礴力量。
深挖优良家风历史文化资源,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注入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廉洁家风的相关历史文化资源,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沃土之中,无论是“为政之要,曰公与清”“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进不失廉,退不失行”等诸多传统思想理念,还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廉洁风范、红色家风,抑或是新时代将廉洁理念、廉洁政治、廉洁思想、廉洁规范、廉洁价值取向等充分融入文化建设之中的积极探索,都把廉洁从政与家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这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注入了新内涵、树立了新标杆。要在优良家风打造中引入更多廉洁文化元素,引导家庭成员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应积极教育亲属子女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争做全社会表率,成为涵养社会正气、推动清廉建设的重要力量。
创新廉洁家风宣传教育方式载体,赋予廉洁文化建设时代活力。新时代廉洁家风建设需要强化宣传教育,应在坚守传统底蕴基础上与时俱进创新宣传方式与教育载体,使其以更具活力的形式深入人心。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一方面持续发挥传统人际传播的温情力量,通过长辈讲述家族廉洁故事、专家学者分享廉洁理念等形式,用言传身教和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传递廉洁文化,增强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另一方面应借助新媒体独特传播优势,以短视频、微电影、直播等形式,将抽象的廉洁家风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文化作品,并形成线上线下联动传播格局,让廉洁家风以更接地气、更直观便捷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真正实现“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同时,应探索将廉洁家风元素融入书签、明信片、文具等文化用品内容建设中,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廉洁文化浸润。精心打造廉洁家风主题公园、教育基地、展览馆等实体空间,结合实物展示、互动体验,增强体验效果,让百姓在参观中感受廉洁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扩大廉洁家风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以廉洁家风涵养优良党风政风社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其言行举止、家风涵养,对党风政风社风有着深远影响。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坚守清廉为民的初心,将廉洁纪律视为高悬明镜,无论何时何地都做到慎独慎微,时刻铭记“正人先正己”“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道理警示,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涵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自觉抵御不良风气侵蚀,在日常点滴中磨砺清正廉洁的品格,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同时,高度重视家教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等亲属开展经常性教育提醒工作,明确且坚决地给家人划定纪律红线,杜绝家人利用自己职权和影响力牟取私利,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添砖加瓦。
夯实廉洁家风教育制度根基,为一体推进“三不腐”提供坚实保障。个人的清正廉洁绝非与生俱来,而是与优良家风的培育和涵养紧密相连,这种品质往往深植于家庭教育的土壤中,并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与共同成长得以巩固和传承。制度管根本、管长远,清廉家风建设需不断健全完善沟通协调、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构建共建共享格局,继而更好推动其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广泛动员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廉洁家风建设,把家庭内部沟通作为传递廉洁理念的关键桥梁,积极发挥家庭中父母、长辈的示范引领、教育导向作用,通过日常行为示范将廉洁处世的原则、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传递给年轻家庭成员,把理想信念、廉洁文化融入家庭生活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廉洁奉公的思想深植家人内心深处。家庭监督是有效监督体系的至关重要一环,要引领家庭成员争当“家庭纪委书记”,守护家庭的廉洁之门。建立健全家风建设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党员干部及家属的日常监督管理,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谈话提醒、批评教育,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坚持以文化人,提升良好家风的影响力、感染力、传播力,让家成为培育廉洁意识的摇篮,为一体推进“三不腐”提供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