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文苑茶坊

从一次片名征集说起

马 犇

1959年,长影完成了25部影片。在这些影片中,《笑逐颜开》远没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冰上姐妹》《五朵金花》《战火中的青春》知名,但《笑逐颜开》的片名着实来之不易。

在长影旧址博物馆3楼的展柜里,有3张稿纸,是电影《笑逐颜开》征集片名的材料。该片摄制组提出了《百女绣楼》《满庭芳》《笑逐颜开》等10个名字;经社会征集,群众提出了《姊妹们》《春暖鲜花遍地开》《女工之歌》等44个名字。

在摄制组所提供片名的右侧,时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袁小平写道:“亚马、张望同志:苏云等同志认为仍不如‘娘子军’为好。我认为‘百女绣楼’与‘满庭芳’均可,请你们考虑一下,快些定了为好。”

时任长影厂长的亚马和副厂长张望,既没有采用苏云等同志看好的《娘子军》,也没有采用袁小平看好的《百女绣楼》《满庭芳》,而是与大伙反复商议,最终选用了《笑逐颜开》。不难看出,长影人在艺术创作上的民主,以及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精神。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群众提出的片名中,有一些也挺有个性,比如《谁?》,只有一个字;《妈妈爸爸不要吵》,选用了孩子的口吻;《同志!你错了》,完全口语化;《走出厨房的人们》《厨门关不住》,很贴合一群女同志挣脱家庭束缚、参与社会建设的剧情;《少女的心愿》,则多了些商业色彩。

《笑逐颜开》,以哈尔滨市一建第一妇女建筑工程队为原型,反映了广大妇女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气象,由丛深编剧,于彦夫导演,张圆、任颐、黄玲、叶琳琅、金迪主演,长春电影制片厂与哈尔滨电影制片厂合拍。演员阵容强大,竟有两个全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即张圆、金迪。

说到“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了解相关背景的人不太多,能把这22人说全的人恐怕就更少了。这是一次电影界的评选,是周恩来总理在1961年提议并亲自审核,最终由当时的文化部确定了22位电影明星,即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凤;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谢芳;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李亚林、张圆、庞学勤、金迪;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田华、王心刚、王晓棠;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的祝希娟。

虽然当时长影只有4人入选,但是这22人中,有很多人在东影(长影的前身)或长影初登银幕,比如陈强、于蓝、于洋、田华、王心刚、王晓棠等。

1995年,导演、制片人江平建议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式举办地大光明影院,重新悬挂“二十二大电影明星”的巨幅照片。在《影人忆述·难忘的张圆和于彦夫》一文中,江平对张圆有过这样的描述,现在读来仍能感受到老艺术家的谦和与朴实:

为了找到一套完整的“22大明星”图,我跑遍了上海所有影剧院,结果一无所获。好友王炎先生告诉我他收藏了一套明星图,找来一看,却少了金迪和张圆的照片。我打电话给张圆老师请她寄原照以便放大,没想到数日后,她自己将照片放大至20寸寄来。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将照片放大至2米。闭幕式上,“22大明星”中健在者悉数到齐,那是多年后他们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照片在电影院公开集体亮相,个个激动万分。张圆站在自己当年的照片下,老泪纵横,感慨万千:“都老了,但你们这些孩子还记得我们,真不容易啊!”

1955年,张圆在长影电影《祖国的花朵》中饰演冯老师,深受大众喜爱。在《笑逐颜开》里,张圆成功饰演何慧英这个角色。后来,《笑逐颜开》中张圆的那幅经典剧照,还成了1959年第19期《大众电影》的封面,足见大众对她的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笑逐颜开》的主演张圆和导演于彦夫是两口子。二人类似这样的合作,还有于彦夫导演的《徐秋影案件》,张圆在片中饰演国民党特务邱涤凡。

后来,在于彦夫的引导下,张圆从台前走向幕后,由演员变身导演。张圆、于彦夫联合导演了《16号病房》《黄山来的姑娘》《鸽子迷的奇遇》《陆军见习官》《中国的“小皇帝”》等电影作品。张圆还和薛彦东联合导演了电影《红牡丹》,该片让姜黎黎一夜成名,影片插曲《牡丹之歌》更是经久不衰。

2000年8月,张圆走了;2005年11月,于彦夫也走了。但看过张圆、于彦夫电影作品的人,都忘不了这对影坛伉俪,忘不了他们为中国电影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忘不了他们在台前幕后“笑逐颜开”的样子。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