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凝心聚力建设生机勃勃的“绿色吉林”

刘深诣

生态是吉林的优势,绿色是吉林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利用冰雪、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特色资源发展旅游业。吉林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必须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巩固拓展生态优势,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向绿而行、依绿而兴,把生态“含绿量”转化为发展“含金量”,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吉林高质量发展。

吉林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拥有壮丽的长白山、广袤的森林、肥沃的黑土地、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等天然生态资源。东部长白山巍峨耸立,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其丰富的森林资源不仅为众多珍稀动植物提供了栖息生长之所,还具有强大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中部平原地带沃野千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肥沃的黑土地孕育着无限生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西部草原湿地、湖泊星罗棋布,是众多候鸟迁徙停歇地和栖息地,莫莫格、向海等重要湿地,每年吸引大量珍稀鸟类在此繁衍生息,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近年来,吉林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千方百计守好生态家底,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碧水、青山、黑土地、草原湿地“五大保卫战”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绿水含金,青山无价。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强化改革思维,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续深挖生态潜力,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把生态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绘就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相得益彰的和美画卷。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让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成为吉林振兴发展的“标配”。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时代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为民、生态利民、生态惠民”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良好生态环境、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为目标,不断增加绿色投入,积累绿色财富,保护好吉林的山山水水,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保障人民的生态权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加强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突出燃煤污染综合整治、工业污染源治理、移动源污染治理、餐饮业油烟精细化管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无废城市”建设、环境质量管控等重点环保任务,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实现空气常新、蓝天常在、黑土永续,持续擦亮“白山松水生态美”金字招牌。

坚持统筹兼顾,拓宽“两山”理论的转化路径,筑牢绿色发展根基。要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不矛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叮嘱我们要保护好吉林的自然美景,尤其要保护好黑土地、长白山。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把“完善大长白山生态保护利用机制”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九个专项之一,这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体现。实践中,要进一步统筹保护与发展,综合、系统性地建设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积极协调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关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湿地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更好地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要紧盯生态保护红线,守护好长白山、查干湖等生态地标,实施好万里绿水长廊、林草湿生态连通等重大生态工程,全产业链发展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丰富优质避暑产品供给,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良性循环。

坚持创新引领,用改革思维推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让绿色发展“指挥棒”更好地发挥效用。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生机勃勃的“绿色吉林”,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支撑,以法治创新为保障,用好改革思维和手段,不断完善绿色转型政策体系,坚持小切口、大纵深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运用法治手段、制度建设提高治理能力,使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制度化、法治化、有序化发展轨道。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气候友好、绿色化程度高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吉林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总结好吉林河湖长制模式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市场化探索、以科技赋能生态治理等方面改革发展经验及典型做法,如延边州让村民用环保行为兑换积分的“生态银行”项目、长春市的“树木认养”计划等,并将其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持续巩固“大环保”工作格局,加快形成与治理任务、治理需求相适应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美丽吉林建设、“绿色吉林”打造提供有力的制度和能力保障。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