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开创新时代思政育人新局面

张 哲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系统完善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整体优化设计高校思政课课程方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开展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应始终站在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不断探索创新思政教育内容、方法和途径,积极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思政引领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思政引领力排在“六力”之首,体现党中央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改革发展始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根本要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这对立德树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应积极应对新形势新变化,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目标,及时更新思政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推动思政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紧紧抓住教育评价的“牛鼻子”,深化改革,树立科学评价体系和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其内在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丰富教育内容,持续加强和改进思政教育。思政教育内容应与时俱进,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融入教学体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通过课堂讲授、专题研讨、实践教学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用时代发展成就丰富育人素材,聚焦国内外时事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注重联系日新月异的社会实践,及时把国家政治盛事、经济社会大事、民生幸福要事等热点话题转化为鲜活的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形势分析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工作实践能力。善于将本土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教学中。比如,吉林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高校应深入挖掘其中的优秀元素,通过组织参观本地红色纪念馆、开展地方文化调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吉林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和革命传统的传承发展,激发学生爱党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拓展教育阵地,持续发挥实践育人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拓展实践育人的空间和阵地”。高校应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不断拓展实践育人空间,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努力打造更为多样、更有成效、更加坚固的育人阵地。要将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及其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融入思政教育中,通过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支持学生参加主题研学等方式,将实践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努力提升思政课的说服力,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鼓励学生走进城乡基层一线,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更加全面地认识国情和社会现实,进而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吉林发展实际,把生态文明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堂,如通过讲述长白山的自然生态价值、保护措施和成效,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从而增强其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创新教育方法,做好网络育人工作。《纲要》强调,“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推动二者融合,能够不断增强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吸引力。应进一步强化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用好用活互联网技术,打造更多网络“移动思政课”特色品牌,着力建设集政治理论学习、时事政策解读、校园文化展示、师生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络教育平台,把更多鲜活素材和教学资源搬到线上,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传感器、可穿戴设备等技术设备提升思政课的智慧性。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网络育人方式,如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开展思政教育,制作更多正能量、青春态、话语新的网络思政课件,努力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情讲得有意义,使思政教育真正成为凝聚民族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核心引擎。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