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社会

细节之处还需提升

——长春市重点公共场所公厕卫生状况调查(一)

本报记者 吴茗

近日,针对市民反映的长春市重点公共场所公厕卫生有待改善问题,本报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调查发现,确有不少公厕存在卫生死角、设施老旧、耗材短缺等问题,公厕管理有待提升。

在卫星路客运站,女厕多个蹲位存在便纸外溢、粪便未清理问题,男厕则同时出现粪便与呕吐物堆积,异味刺鼻。该公厕虽配备扫码取纸装置,却显示“设备已停止服务”,洗手台设施陈旧且洗手液缺失。经常在此候车的陈女士直言:“作为城市窗口,客运站公厕应该更整洁。”类似情况在幸福二路公厕同样存在,坐便器清洁不及时问题突出。

相较之下,伊通河沿岸公厕整体管理较好。繁荣路段公厕环境整洁、通风良好,但面临厕纸和洗手液供应不足的普遍问题。东南湖大路段公厕设施较为完善,配备干手器、药箱等设备。一位常在此散步的市民建议:“景观带公厕应该提供更完善的耗材保障。”环卫工人称,沿岸公厕实行专人值守保洁,但赏花高峰期个别公厕清理频率跟不上使用需求。

这些问题并非孤例。调查显示,商业区、景区、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区域的公厕普遍存在四大顽疾:一是清洁不及时;二是设施维护缺位,冲水失灵、门锁损坏频发;三是无障碍卫生间被占用;四是高峰期排队严重,女性如厕难问题突出。这些“方便之处”的不便,已成为困扰市民的城市治理痛点。

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关注:多头管理导致标准不一、责任不清;维护设施投入不足;布局规划不合理造成使用负荷过重。一位公厕管理员坦言:“工资低、工作量大,很难保证及时清洁。”此外,部分市民的不文明行为也加剧了管理难度。

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长春市致力于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进程,持续提升公厕建设和管理水平,给居民提供更好的如厕环境。二道区通过设置“第三卫生间”和实行“所长制”取得良好成效。今年“五一”期间,绿园区公厕采取“即脏即清”深度保洁法,保障良好如厕环境,并延长10座公厕开放时间,根据需求设置2座24小时开放公厕,满足市民如厕需求。

面对公厕治理难题,近期长春市开展的多部门联合整治行动获得市民认可,但公众更期待建立长效机制。建议从两方面着力:制定统一建设管理标准,明确部门职责;畅通市民监督渠道,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正如一位市民所言:“作为重要旅游城市,长春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在建设地标景观的同时,更应重视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微小基础设施’。”

小厕所关乎大民生。当城市能够用心经营好每一处公厕,必能在更宏大的发展课题上取得突破。期待长春的“厕所革命”成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示范工程,让市民在细微处真切感受到城市的温度与品质。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