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七个着力”重要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其焕发更大活力,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理念,既传承好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元素、文化内涵,又要创新推动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使其真正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教育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传承、以文化人的过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必须积极发挥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一是立足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其充分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科学制定系统而全面的传统文化教育整体规划,建立长效监督激励机制,定期评估教育成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取得应有教育成效。做好课程设置,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哲学、思政等必修课程之中,使其成为学生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设相关选修课程,从多个角度、多个层级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与感染力,并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认同和运用。二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教育。将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有效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度与认可度。例如以重要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校园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充分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历史文物古迹等资源,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学习,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激发他们主动传承弘扬的热情,并从中汲取精神养分,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
发挥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作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应充分激发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效能。要系统梳理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传统乡土文化。一方面,通过广泛搜集地方志、历史档案、民间传说集等文献资料,结合田野调查与口述历史,全面、系统地梳理相关传统文化与乡土文化资源,在更好地还原历史真相基础上,深入挖掘那些鲜为人知却极具价值的文化元素。另一方面,注重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保护。对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保护是利用的前提。应制定严格的保护政策,明确保护范围和措施,防止因人为破坏或自然侵蚀而导致的损失,同时通过打造文化景区、建立博物馆等方式,将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资源,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与整理,通过文字、影像等方式,将其转化为可供研究与传播的文献资料,引导更多人参与到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大力培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领域人才,用好师承制这个人才培养的“主渠道”,鼓励经验丰富的专家与青年学者结对子,通过一对一指导,传承实践经验,引导年轻人学习并传承文化技艺,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技艺得以延续。高校作为传承保护的重要主体,应积极探索“项目制”招生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走进考古发掘现场、文化创意公司等,在真实产业环境中提高专业技能。此外,应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库,以科学机制促进人才流动与合理配置,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提供人才支撑。
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时代结合守正创新,是当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路径。为此,首先应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推动创新创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传承至今而经久不衰,就是因为总是不断适应现实社会需求,不断丰富和深化其文化内涵,并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发展过程中,从“批判地继承”到“扬弃地继承”,再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用科学的发展传承理念推动其更好地与现代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例如,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以数字化形式呈现,使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命力;对传统手工艺品、民俗活动等进行创新设计,使之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生活方式,在融入我们生活的同时,自身拥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其次,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品牌。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资源,这些元素是打造传统文化品牌的重要素材。要深入挖掘地域传统文化精髓,提炼出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文化符号,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打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化品牌。如,将地方传统图案、色彩、材质等融入品牌设计中,形成独特的视觉风格,增强产品和品牌的辨识度及市场竞争力。最后,要深化科学技术在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传承中的应用。推动文化和科技有效融合,持续开发、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VR、AR等技术,让传统文化中的文字、图画、故事“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对于某些特殊的传统文化形式,可以依托现代科技,通过拍照、扫描、录像、情景还原再现等多种方式,丰富其呈现手段和表现力,持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