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敢拍,一个敢演,一个敢看”,近期有网友这样评价“1胎生99子”短视频。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频频出现违背常理、突破底线、污秽不堪的短视频,严重破坏了网络视听环境,玷污了网络生态空间,阻碍了网络精神文明建设。
网络短剧以其时间短、剧情紧凑、具有视觉冲击力等特点,深受年轻人喜爱。网络短剧又以其投资小、回报快、效益高等特征,成为一些人挣快钱的工具。抓住网络群体眼球、吸引人气和流量,意味着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丰厚的收益。但“短剧”不能沦为“短视”的附庸,不能以娱乐至上、不知敬畏的心态制作短剧产品。如果一味大搞低俗、劣质的“网络产品供给”,大量制造辣眼、无脑的噱头,只会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问题严重者难以逃脱法律制裁。网络短剧优质供给是其生存发展的金钥匙,不能“短视”。唯有优化网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觉恪守原则与底线,倡导正能量、崇尚真善美,才能推动短剧制作走上精品化发展之路。
杜绝网络短剧短视的现象,扎密制度的笼子是不二法门。要给短剧念好“紧箍咒”,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明确短剧内容的“禁区”,科学设定短剧取材的“白名单”,划定上限与下限,点亮短剧运行的“红绿灯”。
在每个人都有摄像头与麦克风的时代,人人都是网络的受益者与共享者,人人都应成为网络精神家园的建设者与参与者。网民应提升个人审美品位,不跟风、不盲从、不猎奇,保持内心的精神高地,莫让思想沦为“短剧的跑马场”,脱离低级趣味、涵养道德操守,不给无脑辣眼、吸睛怪异的短剧“添流量”。唯有人人崇尚真善美、弘扬主旋律,才能挤压无底线、庸俗化短剧的生存空间,让那些温暖人心、温润有力、浸透正能量的短剧繁荣兴起。
面对短视的网络短剧,要加强公众监督、媒体监督、平台监督,避免短剧创作陷入过分“异想天开”的怪圈。相关执法部门、网络平台、网民个体形成合力,共同向网络短剧滑坡现象说“不”,守住亿万人共有的视听生态空间,让网络精神家园生机盎然、风清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