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东北大地

说点“参”事

□王井波

我的家乡靖宇(原名濛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地下有矿泉,地表有人参,空中有“飞龙”,到处有宝物,都是借了长白山的光。

我在这块宝地上听着人参的故事长大。人参被美化成各种可亲、可敬、可爱的形象,使人津津乐道,不妨在此说来听听。

八宝栏屯因参而得名

传说中的老地名是引领我们进入过去时代的门牌密码。

濛江县城东北部有小村屯叫八宝栏子,中间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传说有一年,山东莱阳一位孙姓年轻人因遭变故,家道中落,就千里迢迢来到长白山挖参。他到衙门请办了采参的参票,一路寻参,连续多日没“开眼”。当他行至濛江大甸子时,看到这里树绿草青,溪水潺潺,仙气飘飘,很有灵气,就在此压了戗子住下。第二天,是开山之日。小伙儿沿着小河,走了数里,瞥见一棵白桦树直插云天,树被扒了皮,地下又有老坑,心下暗想:坏了!这是前人放山留下的记号(也叫砍兆头),证明此处曾经有人挖过人参。他恨自己时运不济,迟来一步。岂料,猛一抬头间,看见前边不远处红彤彤一片人参果,走近数了数,共有8棵,挖出后每棵都在8两以上。俗话说,7两为参,8两为宝。这8棵人参,棵棵都是宝啊!小伙儿乐得不知自己姓啥了。他靠卖参得到的银两,回乡娶妻生子,重振家业。但他没有忘记令他逆天改命的野山参。为了报答山神老把头的恩典,他又回到采参之地,在此修了“老爷庙”(山神庙),又在一棵大桦树上刻写“八宝栏子”4个字,意谓在此挖得8棵宝贝人参,以示纪念。

这个故事被口口相传,流传至今。在靖宇,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长白山采参的历史始于哪年,几乎没有人能说清楚,文字记载的历史有200多年。采挖野山参讲究仪式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放山习俗。从清明至寒露皆可放山,分为放青草芽市、放韭菜花市、放青榔头市、放红榔头市、放黄罗伞市和放扫帚头市。

放山是一种文化

长白山区有许多放山的规矩。首先放山人得自愿组织起来拉成帮,大家推举一名经验丰富、办事公道的人当把头。其余的人须各有分工,服从安排。放山讲究去单回双,下山回来抬到的人参也算是一个“人”。凡事都要说“拿”,吃饭叫“拿饭”,点火叫“拿火”。一个“拿”字说明上山挖参是多么自然的事,就等于回家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参帮组成之后要采购物品,包括斧、锯、锹、镐、刀、剪、红绳、雨具、炊具、索宝棍、粮油盐酱等。准备妥当后,要选吉日(农历三、六、九日)进山。上山后要选择窝风、向阳、有水源的地方搭地戗子,指定一人做饭,叫端锅的。建好了地戗子,要在东北方向用3块石头搭建老把头庙,供上猪头,上香烧纸,拜山神老把头,祈求老把头保佑放山拿到大货。

我们村里曾有个赵姓的老把头,每年都在白露之后领着一伙人去放山。

每次出发前,赵把头都要带领全体放山人员祭祀山神老把头。在山头上建好把头山庙,在庙前插上三根草,给山神爷磕头。口中念念有词:“给您上炷香,请您指方向。挑挑屁股垫,下边找一片。老把头,保平安,抬得大货把家还。求山神爷保佑我们平平安安,顺顺当当。”

选定了山场子后,把头就给放山人员排棍,把头是第一棍,叫头棍,中间叫腰棍,最后一棍叫边棍,棍棍相连,拨草寻参,仔细认真,这叫压山,也是一种地毯式搜寻。头棍和边棍压山时边寻参,边把身边的小树枝折断做标记,以免重复压山,这叫“打拐子”。压山时尽量不言或者少言,乱说话或说错话,把头会惩罚你。有人曾发现了一只被套子勒死的狍子,喊道:“把头,这里有只死狍子。”把头会说:“你拿着。”那这人就得整天背着这头狍子不得放下。

放山人间有事时就用敲棍联系。遇事敲击树干3下,意思是告诉放山人这边有情况。若发现了人参,就要先喊一声“棒槌”,这叫“喊山”。同行的人马上回应:“快当,快当!”然后,再问“什么货?”这时喊山的人发现是啥就回答啥。接山的人就说:“好,拿着。”于是,大家为这棵参系上“棒槌锁(红绳)”,再按参须子的脉络走向,小心翼翼地把参“抬”出来,打好参包子,砍好兆头,众人下山,如英雄归来。

挖参人回到家后,还要杀猪给山神老把头上供,感谢神仙的赐予,也叫还愿。

神秘而充满了仪式感的放山习俗于2008年6月,经抚松县政府申报,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为X-93。

长白山是人参的家园

清王朝发源于长白山,将长白山视为圣地,封禁了300年,建立皇家围场,少有人烟,却有利于野生动植物的生长。山间水湄,处处是宝。

放山的人常常念叨,“放山累,放山苦,衣服刮破无人补;放山累,放山苦,最怕遇上狼和虎”。放山要忍受风餐露宿、蚊虫叮咬、野兽威胁,尽管如此,还是吸引着把头们一次次地奔赴。每次出发前,他们祈求山神把头护佑平安和天降财运,还要看看山相,选好场子,根据山形走势高低、平缓,阴坡、阳坡,树种(松、椴、桦等树下适合山参生长),凭经验预判山中是否藏有野山参。这是放山把头在长期采参实践中破译的野山参藏身密码。

野山参极其珍贵,在于药用价值。《神农百草经》说人参“味甘,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中医认为,人参“治五劳七伤,虚损羸弱,保中守神,消痰;治肺脾元气不足,短气少气,止渴,生津液”,久服能使人耳聪目明,身轻如燕,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现代医学证明野山参还有抗癌防癌之功效。如今,野山参如凤毛麟角,一参难求,越来越罕见、稀有、难觅。因为好的东西都长得极为缓慢,藏得极其隐秘,一棵六匹叶的山参生长需要几百年的时间。

在苍茫的林海中发现人参无异于大海捞针。“放山放山,累苦辛酸,拿到大货,一步登天。”纵然有千难万苦,还是吸引着寻梦人前往。长白山就像一位慷慨的母亲,为前来索宝的儿女献出宝藏,对跋山涉水、努力寻找的人宽厚以待。只要去放山,或多或少总会有所收获,因此参把头们常说,只要能走动,还要去放山。

稻盛和夫曾说,渔夫在出海前并不知道鱼在哪里,但渔夫们却仍会选择出发,因为他们相信会满载而归。放山采参与渔夫出海有异曲同工之处。常年放山的把头不会空手而归。即使挖不到野山参,还可以碰到各种山珍,如山茨菇、山贝母、五味子、川龙骨、细辛、灵芝、黄芪、天麻、元胡、猪苓、柴胡等珍贵药材;还会遇见野蘑菇、松子、榛子、软枣子、山葡萄等。长白山集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光华,孕育了上百种道地药材和珍贵食材,是座名副其实的生态宝库。

长白山满山是宝。这里的花、木、鸟、石、雪、风、水、土,连空气都是天然氧吧,称其为“神山”名副其实。对于这些生长在长白山区的宝贝们来说,长白山是它们的领地和家园,它们是这里真正的主人。只有好好地保护环境,涵养生态,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