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理论

着力推进交通运输产业绿色智慧转型

郝雨浓

习近平总书记就交通运输工作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强调“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交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加强国内外联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进交通运输产业绿色智慧转型是实现行业降本提质增效的重要路径,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未来,要在深化绿色化与智慧化转型上下足功夫,通过环保技术的创新应用、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升级、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加快完善等举措,持续培育和发展交通新质生产力,为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更坚强的保障。

强化“双碳”战略下的绿色转型路径探索。在“双碳”战略引领下,交通运输领域的绿色转型路径探索正逐步深入,特别是坚持生态优先、推行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快速发展、绿色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政策体系的逐步健全,为交通运输领域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实践中,制定科学合理的碳中和实施路线,明确阶段性目标和任务,是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绿色转型的关键。要致力于构建创新驱动、绿色引领的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图景,推广新能源、轻量化交通装备,立足新能源车辆推广与交通能源结构优化发展目标,充分考虑新能源车辆的普及程度、技术成熟度以及充电设施的完善程度等因素,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完善充电设施布局等措施,加速新能源车辆的普及应用,降低碳排放强度。同时,要在建设多式联运发展模式、绿色基础设施升级等方面加大力度,坚持不懈探索“公转铁”“公转水”,全力构建高效便捷的公铁联运、铁水联运、海河联运等多式联运体系,推动铁路、水路等低碳运输方式发展,减少公路运输碳排放,让运输结构的优化调整持续成为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将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引入行业发展中,确保交通更加环保、出行更加低碳。要积极借鉴推广已有成功案例,如某些城市通过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碳排放,为探索更多绿色转型路径提供了启示,应结合地方发展选取适宜经验进行借鉴推广。

以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智慧交通新图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推动交通运输产业降本增效过程中,数字化、智慧化技术的应用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其中,数字孪生技术正以其独特优势,在智慧交通领域引领着一场深刻变革,其通过将物理交通系统与数字世界紧密相连,实现了对交通系统的全面感知、深度理解和智能决策,能够为交通管理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手段,为拓展智慧交通应用场景提供了强大助力。要完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推动前沿新技术与交通行业特别是车路协同系统的深度融合应用,让车辆与道路之间的信息交互变得更加实时、准确,为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和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充分发挥大数据对交通流量动态调控的作用,通过对海量交通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精准预测交通流量变化趋势,为交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公众出行体验,进而实现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激发自动驾驶技术对运输组织模式的重构效能,通过构建虚拟交通环境,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测试和优化平台。

促进绿色化和智慧化协同发展,不断创新业态培育。将绿色理念与智慧化手段相融合,引领新业态发展,共同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是未来发展趋势。为此,一是进一步促进共享出行、智能物流等业态发展,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碳排放,实现货物运输的最优化路径选择和能效管理,持续促进交通物流行业绿色智慧化转型;二是激发交通新基建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耦合效应,促使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交通流的高效管理和优化,促进交通与能源、物流、制造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发展。三是提升“交通大脑”与城市能源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效率,科学构建智慧化的交通管理系统和能源网络,推动交通流与能源流的深度融合和高效协同,为实现更加精准、高效的能源调度管理和绿色智慧城市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积极借鉴全球经验,深化交通运输国际交流合作。要坚持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加强交通运输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扩大全球交通合作“朋友圈”。把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作为支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的重要举措,把全球各地交通运输领域制度创新、保障体系构建的相关探索实践作为有益借鉴。在借鉴先进经验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适宜自身发展的涵盖多领域、多层面的新型交通运输体系政策协同框架,更好地助推交通、能源、环境等领域深度融合与联动发展,加快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枢纽等建设,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进而为加快形成绿色智慧生产生活方式、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交通力量,同时在推动全球交通合作中,以自身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