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强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把党的中心任务作为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的主题和方向,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青年一代作为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不仅是历史进程的见证者,更是时代使命的践行者,拥有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用“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担当,在科技创新的前沿攻坚克难,在乡村振兴的沃野耕耘希望,在志愿服务的一线奉献担当,让青春韶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青春信仰之基。理想信念是青年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是引领青春航向的灯塔。回首党的百年奋斗征途,一代又一代青年在崇高理想信念的引领下,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中,英勇战斗、拼搏奉献、砥砺奋进,用热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广大青年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以真理之力廓清迷雾,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自觉把自身需要与社会需求相统一、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相结合、把个体发展与民族振兴相联系,担当好时代大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增强创新本领,激发青春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在科技攻关的前沿阵地,一群有志有为的青年正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彰显着科技报国的赤子之心。新时代青年应勇攀科技高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创新创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引擎。要加大科研经费支持力度,帮助青年科技人才解决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完善符合青年科技人才特点的统筹评价机制,打破“唯职称”“唯论文”等固化僵化评价模式,优化青年人才成长激励措施,给予其更多自主权和弹性成长空间,持续激发他们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
投身乡村振兴,绽放青春奋斗之花。把青春华章写在乡村振兴一线,是时代呼唤,是青年应有的追求。越来越多的青年“新农人”“田秀才”用新思维激活传统产业,用新技术赋能乡村发展,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新时代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主动投身乡村振兴,在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用青春的智慧和力量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早日实现。要构建“浸润式”实践培养体系,围绕产业振兴、基层治理等场景,设置“攻坚擂台”等新形式,推动青年在直面挑战中掌握土办法、活经验。强化人文关怀,通过搭建交流社群、组织“结对认亲”、共享“驻村攻略”等方式加速青年的文化融入。
积极服务社会,展现青春奉献担当。服务社会是青年践行初心使命、彰显责任担当的重要途径。从参与社区治理到投身公益事业,从助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到协同推进全面绿色转型,新时代青年在关键时刻靠得住、顶得上、战得胜,在服务社会中锤炼本领,在奉献人民中实现价值。积极推动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发展,通过宣传志愿服务的重大社会意义、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人生收获等,不断厚植融入志愿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入研究青年志愿服务的社会需求和时代特征,推动涌现更多符合志愿服务规律,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服务社会新模式。广大青年要积极走进基层、来到田间地头,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坚持党的领导,担当好新时代青年使命。青年人的成长离不开党,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广大青年既生逢其时,又重任在肩,既是追梦人,又是圆梦人,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与时代发展同步伐。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努力练就过硬本领,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精神追求、生活方式,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在面对困难挑战时始终葆有钢铁意志,把急难险重、艰难困苦当成“磨刀石”和“试金石”,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