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故事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烛照着以史鉴今的思想智慧,蕴藏着资政育人的丰厚滋养。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讲好红色故事,用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将党带领人民一路走来的峥嵘岁月娓娓道来,不断提升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感染力,对于传承红色基因、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故事是照亮当下、指引未来的精神火炬,蕴含着穿越时空的磅礴力量。故事是“普通话”,是“世界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文化和无穷的精神力量。红色故事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叙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记录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艰苦奋斗和辉煌成就,印证着党和人民的奋斗足迹,是我们了解党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教材,其中还蕴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等伟大精神。如长征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雷锋故事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焦裕禄故事彰显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的公仆情怀。这些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因此,红色故事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在倾听和讲述过程中能够让人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启发,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讲好一个红色故事就像打开一扇窗,让人了解一段闪亮的历史;也像播撒一粒种子,让人激发情感认同,促进思想文化交流。
红色故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一个好故事,胜过一打道理。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好故事的赋能,需要红色故事的助力。红色故事是激发人民群众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重要素材,讲述红色故事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不拔和顽强拼搏精神,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共同奋斗。讲好红色故事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红色故事中蕴含着我们党始终坚守的价值观元素,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讲述红色故事的过程就是将这些价值观具象化、生动化的过程,让人于润物无声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熏陶。例如,讲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牺牲的故事,能够培育人们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讲述科学家、企业家等为了国家的发展进步而努力奋斗的故事,能够培育人们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讲好红色故事可以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需要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让人民群众从红色故事中感受革命先辈、英雄人物的精神风貌和崇高境界,激发自己的斗志和勇气,更好地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进步发展贡献力量。
创新讲述形式,增强红色故事吸引力。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好故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故事内容之“真”、精神内涵之“正”,创讲述方式之“新”、呈现形式之“鲜”。要积极借助互联网、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打造多样化故事传播渠道,让红色故事更加便捷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吸引更多人关注、倾听和践行。着力将红色故事融入电影、电视剧、戏剧、歌曲、绘画等文艺作品中,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精彩的表现手法,让观众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的精神力量,以艺术形式展现红色故事的魅力和吸引力。此外,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红色旅游、红色文化体验营、红色主题党日活动等,让人们亲身感受红色故事发生的历史场景和氛围,增强故事的融入性,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深入挖掘内涵,提升红色故事感染力。将红色故事与当前的时代主题相结合,挖掘其背后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提升故事感染力、增强受众文化获得感等都有重要意义。例如,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出现的英模人物、感人故事展开挖掘,讲好其中蕴含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能够更好激励干部群众干事创业。要注重挖掘红色故事中人物的真实情感和内心世界,使故事内容更加鲜活、立体,让故事更加生动、真实、感人。例如,讲述革命烈士在牺牲前的内心独白、家庭生活等,让人们感受到他们的伟大和崇高,增强故事的感染力。组织专家学者对红色故事进行深入研究和阐释,挖掘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历史价值,为红色故事的讲述提供理论支持和学术指导。
拓展传播渠道,扩大红色故事影响力。酒香也怕巷子深,好故事需要好的传播。要将红色故事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让青少年从小接受红色文化熏陶。鼓励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志愿者等参与红色故事讲述和传播工作。如成立红色文化宣讲团,深入社区、企业、农村等地开展宣讲;组织志愿者为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提供讲解服务,扩大红色故事传播范围。同时通过对外文化交流、国际媒体合作等契机,向世界讲述中国的红色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