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多次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健康教育旨在提升公民健康素养,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提高公民健康素养,就要通过优化健康教育资源配置、丰富教育内容形式、营造全社会参与氛围等举措,有效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为建设健康中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健康教育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意识是行动的基础。健康意识是指人们对自身健康和健康影响因素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倾向,包括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健康知识的掌握、健康风险的识别及主动维护和促进健康的意愿和行为。它是人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着个人健康决策和生活方式。它不会自然形成,必须通过教育引导来树立。例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健康教育、社区健康讲座、媒体健康宣传等健康教育普及活动,让人们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掌握急救知识、合理用药等基本健康技能,促进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参与,帮助树立正确健康观念,培养健康生活方式,进而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健康教育,推动个人和群体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知识、养成健康行为,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15项重大行动,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深入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当前,健康教育存在资源分布不均衡、内容和形式有待改进、师资队伍建设薄弱等问题,部分居民维护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有所欠缺,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一定程度存在,健康素养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等各方主体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破解。
坚守公益惠民底线,完善健康教育政策机制。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相关机构的工作应遵循公益性原则,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社会责任。要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从小抓起,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完善各级健康科普专家库,遴选、推介优秀的健康科普读物和科普材料,构建健康知识发布传播机制,加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指导和监管,依托专业力量,强化健康科普信息的监测、评估,对于出现问题较多的健康信息平台要依法依规要求整改,对于科学性强、传播效果好的健康信息予以推广。通过健康教育引导公众科学认识“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激发其热爱健康、追求健康的热情,为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筑牢根基。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要以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增进人民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增加权威健康科普知识供给,扩大健康科普知识的传播覆盖面,为人民群众准确查询和获取健康知识提供便利。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投入,尤其是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加强基层健康教育机构建设,配备必要的教育设备和人员。整合医疗、教育、社区、媒体等各方资源,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机制和网络,努力推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内容和体系,不仅提供医学知识讲解,还要涵盖健康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社会环境与健康等方面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如开展健康知识竞赛、健康讲座、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健康文化活动等,增加教育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教育活动,扩大教育覆盖面,提高教育效率。同时,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根据不同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特点,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提高教育效果。比如,针对老年人、儿童、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制定专门的教育规划,为其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平等的健康教育机会。
动员引领更多力量参与,营造人人关注健康、积极支持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健康教育的开展、健康素养的提升,不能靠一方“单打独斗”,要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引导动员更多力量加入其中,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健康教育大格局。充分发挥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加强对现有师资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医学知识、健康教育学理论和实践能力,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加强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相关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员工健康教育活动,更好地保障员工身心健康。社区应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大力开展各种健康知识普及活动,为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贡献力量。个人应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主动学习健康知识,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