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伟国 相文雅)近年来,延边州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矛盾纠纷化解与社会治安风险防控,把化解矛盾纠纷的资源整合起来、力量聚合起来、方式融合起来、工作结合起来,让分散的资源由“指头”变成“拳头”,实现对群众各类诉求的“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今年4月,敦化市民郭某因家庭、工作等琐事对妻子刘某有过激言行。刘某想离婚,却又担心郭某会有过激行为。敦化市胜利街道综治中心了解情况后,迅速启动联调响应机制,组织常驻法官、民警、律师、妇联干部和心理咨询师组建调解团,通过法、理、情多方面劝解,最后郭某同意调解离婚。“原本以为这婚一时半会儿离不了,没想到在这‘一站式’解决了!”手持离婚协议的刘某,对敦化市胜利街道综治中心的工作人员表达了感激之情。
受“家丑不可外扬”习俗影响,婚姻家庭类纠纷往往“不出门”,但却是重大案件的主要发案因素之一。针对这一情况,延边州各县(市)将婚姻家庭“隐性”矛盾作为调处化解的重中之重,以综治中心为“基点”,通过“炕头唠家常”“小院议民事”等活动,让群众把“心里话”说出来。同时,持续跟踪回访,对矛盾纠纷抽丝剥茧、诊断病根,划分责任、拿出“药方”,确保对疑难问题力保“药到病除”,实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打通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最后一米”。
从群众需求出发,延边州将综治中心打造成整合各方资源的“枢纽”、服务人民群众的“窗口”、开展社会治理的“平台”。各级综治中心科学划分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让群众办事“只跑一地、最多跑一次”。在县级综治中心,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信访、人社实现100%常驻,民政、农业农村、妇联、法学会等16个主管部门和群团组织排期轮驻,人民调解组织、心理服务机构等8个社会组织随叫随到,形成了多方联动、优势互补、体系作战的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
与此同时,面对社保费争议涉及部门多、流程复杂、解决难度大的问题,延边州委政法委推动县(市)税务部门入驻综治中心,实现解决社保费争议“只进一扇门”,有效提升争议处理效率,保障缴费人合法权益。此外,针对群众日益多元的法律需求,县(市)综治中心全部建立法律工作者之家,组织45名法学咨询专家进驻综治中心,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意见,高质高效解决困扰群众的法律难题。
延边州聚焦“综治中心实质化解矛盾纠纷”主题,各县(市)把最“专业”的人才派到最“需要”的一线。全州组织189名机关事业单位领导人员、3万名党员下沉一线,成立了1240个治理专干、民辅警、网格员共同参与的“摸排工作组”,建立了1595个人民调解委员会,选配6150名人民调解员,组建267个“平安美团”“平安环卫”“平安物业”义务服务队,把社会治理“平安网”织得更紧、织得更密。
自2023年以来,延边州各级综治中心受理各领域矛盾纠纷16412个、化解16198个,化解率达98.7%,综治中心工作成效评价在2024年度群众安全感测评中位列全省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