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特色资源赋能 推动吉林旅游产业行稳致远

李广旭

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家底和本钱。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利用冰雪、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特色资源发展旅游业”。吉林省拥有丰饶厚重的红色基因、秀美宜人的生态底色与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具备将三者深度交融、一体开发的天然优势。立足新发展阶段,要锚定“融合”这一关键命题,以系统思维整合多元要素,以创新举措激活全域动能,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探索出一条彰显地域特色、契合时代需求的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吉林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厚植资源优势,筑牢融合发展根基。作为革命老区和国家北部生态环境屏障的重要组成,吉林省旅游资源厚重多样。在红色资源方面,吉林省是东北抗联创建地,杨靖宇将军的战斗足迹遍布白山松水间,众多革命遗址遗迹承载着波澜壮阔的红色记忆,为构成鲜活的精神图谱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绿色资源维度,长白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孕育着完整的垂直生态系统,松花江流域铺展出百里画廊般的生态长廊,自然风光闻名遐迩。在冰雪白色资源方面,吉林优势明显,地处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雪期长、雪质好,拥有世界级的滑雪场。三种资源在地理空间上高度重叠又相互映衬,既避免了单一资源的局限性,又形成了“冬可赏雪滑冰、夏能追忆烽火、四季皆享生态”的全天候供给能力,打造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融合型旅游产品具有天时地利优势。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协同推进机制。实现多元资源的有机整合,需构建科学高效的统筹协调机制。要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旅游产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将红色、绿色、冰雪资源融合发展纳入全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具体的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一是健全高位统筹的领导机制。成立高规格省级文旅融合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重大战略、规划、政策和项目,同时下设实体化运作办公室,根据重点任务分设若干专项工作组,如旅游宣传推广组、融合产品开发组、特色商品与购物组、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组等,聚焦各领域关键问题,制定专项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协调解决跨部门、跨层级的重大障碍,确保重大融合项目高效落地。二是完善导向清晰的考核激励机制。将旅游产业尤其是“三色融合”发展理念的落实作为关键指标,全面纳入对各级政府的年度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及综合实力排名体系。通过设定差异化目标、强化过程监测、公开通报排名、加大考核权重等方式,切实压实地方党委政府推动旅游融合发展的主体责任。三是提升文旅部门的综合协调能力。进一步明确和强化省级文旅部门在统筹协调、资源整合、产业调控、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核心职能,推动其由传统的单一行业管理向统筹协调文化、旅游、体育、宣传及关联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管理职能转变,同时赋予其在跨部门规划衔接、重大融合项目联合评审、专项资金统筹分配建议、区域品牌协同营销等方面更强的话语权和协调权。

坚持创新驱动,拓展融合发展新场景。创新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打造旅游新业态、新场景,关键在于创新产业体系与运营模式。一是创新投融资机制。针对红色旅游公益性强、市场化融资难的特点,设计精品融合旅游线路,加大对此类产品的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设立现代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探索构建旅游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发展格局。二是创新宣传营销方式。以市场为导向,整合宣传资源,支持摄制高水平融合宣传片、纪录片,在重要平台投放;鼓励影视、出版、动漫等机构开发创作以红色故事、民俗文化、生态冰雪等为背景的影视、图书、游戏、动漫、微电影等作品,举办相关影视艺术节,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三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互联网+旅游+服务”模式,建立覆盖全要素、全链条的管理服务体系,提供咨询、搜索、预订、支付、导航等一站式旅游服务,并利用网络平台强化旅游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服务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激活融合发展内生动力。人才是推动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方面,要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开发,依托省内高校和职业院校,优化旅游相关专业设置,开发专题课程,把思政教育深度融入课程教学、人才培养、社会实践和文化传承中,多维度促进旅游人才文化自信的提升。做好旅游人才引进与服务工作,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旅游人才,打造一支具有广阔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旅游业惯例、具有较强外语水平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支撑吉林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旅游教育与培训体系。增加对旅游教育的投入,推进各级学校旅游学科建设,发挥综合大学和高等职业学院优势,办好旅游中等职业学校(院),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引导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并利用现有设施完善旅游培训中心,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旅游人才的培训基地和输出基地,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吉林力量”。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