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的吉林大地,草木繁盛,景色宜人,丰收在望。与生态美景相得益彰的,是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书写的“文明答卷”。近年来,吉林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促进城乡文明融合发展,公民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向上向善蔚然成风,在第七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取得了喜人的成绩:3人荣膺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8人获提名奖,取得历史性突破;3个城市、102个村镇、137个单位、22个家庭、24所学校获得国家级文明称号。近期,又有1户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1人荣登《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文明之花,绽放城乡沃土;润物无声,凝聚振兴精神力量。
文明创建美好家园
2025年5月,长春市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正是其将文明内化于城市治理、外化于市民日常行为的深厚积淀与丰硕成果。长春市新民大街,这条承载着长春历史记忆的文化名街,自焕新开街以来,已成为观察城市文明新风的一扇窗口。漫步其间,“旅途漫漫 文明相伴”等温馨提示牌随处可见,志愿者引导的身影穿梭于洁净的街巷,游客脸上流露着惬意……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在此和谐交融,友善互助的氛围如春风拂面。新民大街的精彩蝶变,正是长春市持之以恒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
吉林市也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并荣膺双拥模范城“十连冠”,连续十年获评“中国冰雪旅游十佳城市”,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最高排名东北城市第一。从环境卫生治理到“博物馆之城”建设,从民生问题“大起底、大调研”到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吉林市正将精神文明创建的“施工图”变为市民幸福生活的“实景画”。
近年来,吉林省持续建设各类保障房和棚改安置住房,改造老旧小区,建设园林城市,城市宜居宜业水平的提升,为涵养市民文明素养奠定了物质基础。历史文化保护也不断开创新局面。截至2024年底,全省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名镇2个,历史建筑数量是10年前的四倍。大力推进老厂区、老街区改造,引入创新创意产业,让人民群众在休闲中感受到城市更新的魅力。
文明乡风扮靓美丽乡村。白山市江源区正岔街道立新村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干净整洁。多年来,立新村从移风易俗入手,多举措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村规民约“约”出乡村新气象,村容村貌村风得到极大改善。村民们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在辽源市的街头巷尾,一辆辆公交车穿梭往来,不仅承载着市民的出行,更是城市文明的流动风景线。近年来,辽源市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聚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围绕“服务市民、奉献社会”的初心使命,用一项项暖心举措、一个个文明实践,擦亮“全国文明单位”的金色名片。
目前,全省共有10个全国文明城市、242个全国文明村镇、374个全国文明单位。“文明之花”争奇斗妍,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凝心铸魂,成风化人
近年来,吉林省持续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全省持续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风,将全国文明家庭创建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动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吉林省现有全国文明家庭19户,推荐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22户、吉林省文明家庭78户。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如今已实现高校、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活动100%全覆盖。目前,吉林省拥有28所全国文明校园,推荐了24所学校参与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评选,还有120所吉林省文明校园,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已然成为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闪亮名片。
在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实践活动,致力于引导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广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雷锋志愿服务、“劳动美”“阳光成长”“童声里的中国歌咏传唱”等活动。高校创新思政教育,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以“现场教学+情境探究+参观体验”的方式进行高校思政教学。常态化开展校园文化节、校园运动会、社团活动、校风校训学习宣传等文化活动。普遍开展“学雷锋我践行 共建校园文明”等主题宣讲,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素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充分发挥文明实践阵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重要作用,重点推进深入开展理论宣讲、丰富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深化移风易俗等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组织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基层一线,创新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永远跟党走”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系统宣讲科学理论、主流价值、政策法规等。上半年,全省累计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6.8万余场次,覆盖群众192万人次,党的创新理论日益深入人心。以各级文明实践中心为依托,深入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系列主题活动。今年上半年累计开展活动1.62万场次,惠及群众181万人次。移风易俗工作持续深化。通过戏曲、小品、歌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倡导文明新风尚。扎实推进“实体书店+文明实践”“文明实践+阅读空间”模式。打造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明实践综合体,增强群众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典型示范彰显榜样力量
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微光汇聚璀璨光芒,彰显榜样力量。“吉林好人”评选活动已经走过10年温暖历程。十年来,主题实践活动蓬勃开展,深入人心,已经成为我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营造了好人频出、好事涌现、好行成风的良好社会氛围。到2024年末,我省共评选吉林好人4927名,在此基础上,又评选出吉林好人标兵316名、吉林省道德模范130名、省级重大典型(“吉林楷模”)16名。
在选树省级典型的同时,我省还积极推荐申报国家级典型,黄大年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吴亚琴、金春燮、崔光日、黄大年、徐振明等5人获评“时代楷模”,樊桂英、黄大年、刘启芳、张超凡、徐振明等5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22人获评“全国最美人物”,26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好人”群体,心怀家国,奉献社会,诠释人间温暖和大爱,传递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正能量。赵威是白城中共辽吉省委旧址陈列馆讲解员,曾获评2024年第四季度“吉林好人”。她的爷爷是特等功臣赵树满,爷爷去世后,赵威作为英雄的后代,在省内多地宣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历史文化,同时也传承着爷爷的优良家风。徐建友作为一名企业家,把诚实守信刻在心中,带动企业发展,真诚回报乡亲。他曾获评第十届吉林省道德模范,又于2024年获得了全国“诚信之星”称号。
以文明培育塑造城市风骨,以文明实践提升治理效能,以文明创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正努力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为吉林高质量发展提供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