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承载民族情怀的国车“红旗”,到铸就汽车工业脊梁的“解放”,再到走进千家万户的“奔腾”,中国一汽始终是引领中国汽车先进技术与产业创新的标杆。回首峥嵘来时路,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始终与之相伴前行,紧扣中国一汽战略转型方向深耕赋能。以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及宏观经济政策为指引,以打造“全场景、深维度、有温度”的特色金融服务模式为目标,以助力企业繁荣发展、拉动区域消费经济升级为己任,该行用实际行动与中国一汽携手推进“五篇大文章”落地,成为国内首家打通中国一汽全产业链综合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盘活销售链,数字金融打通下游渠道
自1999年与中国一汽开启下游融资合作以来,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持续深耕新车库存融资模式创新,为汽车经销商网络建设与新车流通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做企业身边有温度的商业银行。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格局变革,资金成本压力成为汽车经销商的“心病”。对此,该行深入开展市场调研,通过数据模型分析需求,将每一组刹车盘、火花塞转化为可视化的“信用锚点”,成为助力经销商融资的“疏通剂”,实现了基于数字信用与物质信用的有效转化。
依托深度的市场调研与建行金融科技力量,结合中国一汽下游产业链特性,建行吉林省分行专门搭建“e销通”备件融资平台,创新打造“一点对全国”的融资支持模式,形成了中国一汽产业链下游“整车销售+售后服务”双轮驱动的经营新业态。目前,全国各地汽车经销商可通过登录供应链服务平台,实时查看备件融资额度,助力企业合理规划自身采购计划,解决经营资金短缺难题。截至7月末,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已累计服务下游汽车经销商超千家,投放信贷资金超7000亿元。
激活供应链,科技金融驱动上游创新
近年来,面对芯片短缺、新旧动能转换等多重挑战,保障上游供应链稳定对中国一汽发展至关重要。吉林某集团作为中国一汽子公司配套部件的主要供应商,在面临汽车制造市场降本增效、行业加速变革的背景下,希望通过研发创新升级,更好地匹配中国一汽产品迭代需求,以此扭转行业发展低迷态势。
针对企业转型关键期的融资需求,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结合供应商融资“频率高、金额散、区域广、用款急”的特点,大胆创新推出“e货融通”定制化产品,将融资节点从应付账款大幅前置至订单阶段,有效激活沉淀资金、畅通产业循环、纾解融资痛点。该产品不仅盘活供应商资产权益,还结合中国一汽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创新打造池融资模式,匹配不同类型供应商各生产供货阶段,实现融资动态监管与贷款全流程风险监控,在有效满足客户融资需求的同时,切实保障了分行信贷资金安全。经过持续深耕,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成功中标中国一汽子公司供应商融资项目,并成为合作金融机构中首家完成线上系统搭建及投放的商业银行,实现服务品牌与供应商类型的多维突破。截至7月末,“e货融通”产品已累计投放贷款超50亿元,服务上游科创类供应商百余家。
拉动消费链,普惠金融润泽民生消费
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金融服务视野不仅聚焦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保障,还积极响应国家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升级的战略部署,精准锚定终端分期业务“核心节点”,与中国一汽共同搭建汽车分期生态场景,为有购车需求的消费个人客群提供融资支持。通过定制化研发“一汽服贸全国通达”产品,依托庞大的汽车销售4S店网络布局,搭建中国一汽员工线上分期购车场景,累计服务员工近万人。
一路贯通的“核心企业—经销商—终端客户”模式,让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从单纯的资金提供方,转变为产业链的“润滑剂”,有效激发市场消费潜力,为服务民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丰富生态链,做好实体经济服务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新能源对传统燃油车的冲击持续深化,中国一汽也同样置身于机遇与挑战交织的历史性关口。对此,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深化“圈链群”思维与平台思维,敏锐把握中国一汽产业链上下游资金结算变化与需求,通过组合运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打通票据业务全链条,助力中国一汽优化上游付款模式,减少资金占用成本,形成回款资金闭环,进一步提升兑付效率和安全性,为全产业链稳定运营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动力。
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正以金融之笔,饱蘸初心与智慧,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魂,书写服务实体经济新篇章,用建行人的智慧与力量,助力中国一汽挺起民族工业的脊梁。
图片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