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从“质量互变”看干部培养

贾玉萍

干部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飞跃”,而是理论素养、人民情怀、实践能力等要素长期积累的结果。唯有尊重量变的持续性、把握质变的关键节点,才能培养出堪当重任的好干部。

质量互变规律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放到干部培养中,“量变”是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的历练,是在群众工作中倾听诉求、解决难题的沉淀;“质变”是干部从“能办事”到“善成事”的能力跃升,从“守摊子”到“开新局”的思维转变。二者相辅相成,缺少量变“打底”,质变便沦为“空中楼阁”;错失质变“窗口”,量变会陷入“原地打转”。

当前干部培养中,一些地方仍存在违背质量互变规律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两类极端:一是“揠苗助长式”的“急功近利”,对干部“跳跃式提拔”,干部未经过基层充分历练、没积累处理复杂问题的成熟经验,就匆忙放到重要岗位,结果干部“接不住担子”;二是“温水煮青蛙式”的“放任自流”,干部培养缺乏系统规划,仅满足于“完成培训指标”,理论学习碎片化、实践锻炼表面化,干部长期处于“量变不足”状态,能力始终“原地踏步”,难以实现质的突破。

深究问题根源,主要在于对干部成长规律的认知错位与培养机制的设计失当。部分地方存在“短视政绩观”,将干部培养视为“短期任务”而非“长期工程”,急于看到“培养成果”,忽视了能力提升的渐进性,总想着走捷径、抄近道,结果适得其反;培养机制也缺乏系统性设计,“学”与“干”两张皮,既没为干部搭建持续积累的平台,也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无法及时发现干部成长的“临界点”,要么错过质变的最佳时机,要么让“不合格量变”积累成“负面质变”。此外,对干部个体差异的忽视也是重要原因,用“一刀切”培养模式对待不同基础、不同领域的干部,难以满足个性化量变积累需求,自然难以实现有效的质变跃升。

破解干部培养难题,关键是以质量互变规律为指引,构建重积累、抓关键、促跃升的培养思维和体系。首先应树立“长期培养观”,摒弃急于求成思维,像“育树苗”一样,给予干部足够时间去基层“墩苗”、在一线“淬火”。其次,打造“系统培养链”,打通学习、实践、考核闭环,理论学习突出“常态化”,实践锻炼注重“递进式”,考核评估聚焦“量变指标”,及时掌握干部量变积累情况。最后,把握好“质变临界点”,建好干部成长档案,定期分析其能力短板与成长优势,当“量变饱和”时及时给予“挑大梁”机会,让“量变积累”转化为“质变突破”;对“量变不足”干部,及时调整培养方案,补充针对性历练,避免“无效积累”。

干部培养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唯有尊重规律,在“量变”上做足“绣花功”,在“质变”上抓好“关键处”,才能让更多干部在厚积薄发中实现能力跃升,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