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郭天宝 朱梦佳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吉林是多民族聚居地区,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着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东北各族人民组建的抗日武装,在14年艰苦卓绝斗争中熔铸而成的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各民族团结一心、通力合作、共御外侮的精神特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高度契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精神力量。高校承担着培育学生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使命,培育时代新人的征途上,必须积极推动东北抗联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相融合,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东北抗联精神中蕴含着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和抗联将士矢志报国的决心意志,为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树立了清晰的精神坐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要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烽火岁月中,抗联将士用生命践行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理想信念,这种精神力量能够激励学生认识个人成长与中华民族命运的紧密联系,有助于推动其转化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二是东北抗联精神中深植着抗联将士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为培育学生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强大精神动能。爱国主义是东北抗联精神的鲜明底色,民族危亡时刻,抗联将士勇赴国难,用生命诠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种情怀成为连接各族学生情感的纽带,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紧密的情感连接。三是东北抗联精神中内涵着抗联将士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注入了团结拼搏精神基因。抗联将士奋起抵抗外侮,用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凝聚起民族团结伟力,这有助于让学生深刻认识民族团结、不懈奋斗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走向胜利的重要依托,进而自觉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要任务。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全过程,既是时代发展需要,更是高校深化思政教育、厚植青年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必须持续推进课程体系、校园文化、实践教学和师资建设等协同发力,构建“认知—情感—行动”的育人闭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质效提升奠定基础。

以东北抗联精神有机融入为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培育校园文化,涵养民族共同体认知根基和情感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课程体系需突破传统的单一讲授模式,转向史实具象化和逻辑深层化的体系建构。要将抗联历史中战士们生死与共的场景融入思政与民族理论课程,教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在抵御外侮中是血脉相连的共同体,进而明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要深入挖掘东北抗联精神与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让学生从多维度理解“中华民族一体”的必然性,明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民族团结的深层共生关系。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赋能作用,精心推出抗联精神弘扬主题活动,打造沉浸式场景,通过情景化再现、专题化叙事和常态化活动,向学生传递抗联历史中民族团结故事,用文化展示、情感浸润等方式,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进而促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以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为途径,深化实践教学,拓展教育空间,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学生心间。一方面,要着力破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历史与现实脱节的问题,构建“历史—现实—展望”的三阶教育路径,用好实践育人途径,通过开展“行走的抗联思政课”,让学生“触摸”历史,感悟各民族共同奋斗记忆;组织抗联故事进社区、多民族学生结对帮扶等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励青年学生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教育教学空间,充分统筹地区资源,引领师生更好地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厚植共同体意识,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引领师生参与地区档案馆抗联史料研究、档案整理工作,努力发现和梳理抗联历史中蕴含的共同体基因。相关部门要通过举办抗联历史主题讲解活动,提升教师抗联精神阐释传播能力,积极邀请红色文化教育专家参与设计“案例教学”“情境模拟”等课堂教学模式,推动师生成为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播者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者,增强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