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经济

“新伙伴”凑齐转型“关键拼图”

华泰来

近期,一汽奔腾完成85.5亿元增资,这件事在汽车圈引发关注——它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凑钱”,更像是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赛道上,用“强强联手”的方式找到破局方向,背后藏着的转型逻辑,值得好好说道。

这次增资最亮眼的,不是钱的数额,而是“谁来投”。4家投资方加上控股股东中国一汽,刚好凑齐了新能源发展需要的“关键拼图”:地方国资悦达汽车再投17.1亿元,能帮一汽奔腾对接长三角的新能源产业资源,不管是建工厂还是找供应链,都多了区域支撑;农业银行旗下平台投10亿元,不只是给钱,更可能推出定制化车贷、出行金融服务,比如让消费者买车更划算、用车时能对接更多出行场景;中国电信带着5G、云计算技术入局,以后一汽奔腾的车,在智能座舱、车联网方面可能会更流畅;科技公司地平线投1亿元,它的智驾芯片能帮车辆提升自动驾驶能力,补上“智能”这块短板。这四方加上一汽自己,等于是把“产业、金融、通信、科技”的优势拧成了一股绳,比单一拿钱管用多了。

当然,资本愿意来,核心还是一汽奔腾的转型“看得见成效”。2024年它卖了15.1万辆车,创了10年新高,其中新能源车就占了8.3万辆,同比涨了2倍多;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车卖了10.1万辆,增速超230%,每卖10辆车就有8辆多是新能源,市场排名还往前挪了14位。能有这成绩,一是它找对了产品方向:微型电动车奔腾小马上市一年卖了近12万辆,精准抓住了“代步刚需”;新能源序列悦意的两款车,3个月就交付1.6万辆,说明消费者认它的设计和性价比。二是技术没落下,自己研发的平台、动力系统,让车在续航、安全上有竞争力,这些实打实的表现,才让投资方敢掏钱。

更重要的是,一汽奔腾这次尝试,给不少传统车企指了条路。现在新能源转型难,难在光靠自己“又要钱又要技术”,很容易顾此失彼。而它通过引入不同领域的伙伴,既解决了研发、建厂的资金问题,又补上了智能、金融这些“短板”,还能倒逼自己的机制更灵活——比如跟科技公司合作,反应速度得跟上新势力;做金融服务,得更懂用户需求。这种“不硬扛、善借力”的思路,打破了传统车企“单打独斗”的老模式,其他还在转型的车企,或许能从中找到参考。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