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洒在延吉市进学街道正阳社区新建的休闲广场上,花树摇曳,光影斑驳。踩着石子路前行,沿路鲜花盛开,生机盎然。然而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被铁皮围挡圈起来的空地,风吹过来,尘土和怪味一齐涌进房间。
“夏天根本不敢开窗,看着就心烦。”附近居民王桂芬老人道出心酸。
这一幕变化,源于延边州今年4月启动的城市围挡专项整治行动。延边州以“还路于民、还绿于城、还利于商”为目标,对主城区“围而不建”“超期占用”等突出问题发起集中攻坚,让被围挡“圈”住的城市空间重新回归市民生活。
王桂芬老人家门口这座休闲广场位于延边面粉厂北侧、延吉市爱丹路与民兵路之间。6月,在延吉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城管、住建、进学街道等多部门联手展开了一场环境整治攻坚战。城管部门率先拆除1600平方米围挡,释放公共空间;住建部门迅速推进改造,新铺管道400米。随后,6.15公顷的美化工程全面展开:5072平方米碎石铺装、3600块混凝土汀步石错落有致,5.6公顷花草迎风摇曳,40个停车位规范整齐。短短两个月时间,这个曾经的“民生痛点”实现了华丽蜕变。
“这项工作不仅是拆几堵墙、几个围挡,更是在重塑城市空间。”延边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安全处处长李洪强告诉记者,截至9月15日,像这样的“边角料”空间,全州共排查各类围挡554处,拆除围挡261处,空地类和遮丑类围挡实现了全覆盖治理。翻新改造优化围挡61处,经评估保留合格规范的空地遮丑围挡71处,对162处施工类围挡实行动态规范管理。
延边州委、州政府把围挡整治作为惠及民生的重点工程和巩固拓展“绿美延吉”建设成果的标志性工程,抢抓进度、全力以赴推进实施。州政府实行“双周调度”机制,专题听取汇报,先后五次批办县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紧盯进度、跟踪落实。州直、县(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列入全年重点工作计划。州级工作专班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暗访抽查,抽查覆盖率达60%。
整治伊始,延边州按照“应查尽查、应改尽改”原则,排查范围从城市主干道、商业区、十字路口延伸至城乡接合部、背街小巷、入城公路等薄弱区域,实现全域覆盖。全州累计排查各类围挡554处,全部纳入工作台账,每处围挡的位置、类型、责任单位等信息清晰标注,实行销号管理。
在整治中,延边州坚持“拆、退、透、用、留”五字方针,不搞“一刀切”,而是“一挡一策”。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6720万元,出动人员4076人次、机械设备828台套,清运垃圾9.2万余吨,拆除围挡261处,空地类和遮丑类围挡实现了全覆盖治理。
整治不是终点,而是城市品质提升的起点。延边州坚持“拆改结合、还空间于民”,将释放的234.6万平方米土地优先用于民生项目,建成了5个口袋公园、2个游园、12处停车场和50处小微绿地,累计打通6条“断头路”,拆除2处20多年未拆迁的占路建筑,长期困扰市民的“出行难”问题迎刃而解。这些变化,让城市的“颜值”与“温度”同步提升——2025年州庆假期,全州接待国内游客121.25万人次,同比增长20.48%。
“我们不仅要拆得掉,还要管得住、用得好。”李洪强表示,下一步延边州将建立健全城市围挡长效管控机制,实现问题围挡动态“清零”,推动治理方式从“集中攻坚”向“常态长效”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