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宣传展示我省“三地三摇篮”红色标识,9月17日—21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磐石市委、市政府协办的“薪火吉林红 重走抗联路”活动举行。活动邀请抗战老兵后代、学生、教师代表等“老、中、青”三代人共同参与,5天时间里,队员先后走进磐石、集安、通化、辉南、长春等地,参观抗联相关纪念场所、文化场馆等,重温红色记忆,感悟时代发展,赓续红色血脉。
薪火启行
三代人踏寻抗联足迹
9月18日,“薪火吉林红 重走抗联路”活动启动仪式在磐石市举行。孟凡德、张梦贤、郭先聪、陈茂芳、张学芝、樊邦正、王继堂、王兴国8位抗战老兵后代共8组家庭代表、专家学者、主办方相关代表等出席启动仪式。
“旗帜是方向,也是力量。这面旗帜将引领我们踏上抗联英雄的足迹,亲身感受那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相信此行一定会收获满满!”启动仪式上,主办方相关领导为“重走抗联路”队伍授旗,抗战老兵孟凡德的儿子孟智十接过队旗时,由衷地说。
从磐石出发,经过曲折的山路,“重走抗联路”队伍来到此次活动第一站——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小姚家沟遗址展示区,从这里出发,深入了解抗联历史。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磐石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保护中心副主任王忠实为大家讲解。
循着先辈的足迹,队员们踏着密林山路,步行30分钟,抵达位于半山腰的三处抗联战斗遗址。密营房址、灶址、灰坑、防御墙……每一处遗存都在默默诉说着抗联战士们的顽强和坚守。
“这就是抗联战士走过的路、趴过的战壕……冬天时,他们该有多冷啊!妈妈,我想带全班同学过来看一看太姥姥曾经走过的路!”7岁的王桃蹊是抗战老兵陈茂芳的外曾孙女,她的眼神里满是对太姥姥和抗联战士们的崇敬。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队员们终于登上了当年的战斗位,呼啸的山风掠过耳畔,王忠实还为大家讲解了许多抗联战士的英勇事迹,队员们神情肃穆,认真聆听,那份跨越时空的家国情怀,在这一刻深深触动了每一个人。
队员们还走进磐石抗日斗争纪念馆,认真聆听了杨靖宇将军在磐石的英勇事迹。听到将军率部艰苦抗争、坚守信仰的过往,大家神情肃穆,心中充满崇敬。
场馆追思
红色精神入人心
9月19日,“重走抗联路”队伍来到通化市,参观杨靖宇烈士陵园、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和金伯阳纪念广场。
在杨靖宇烈士陵园,“杨靖宇支队”战旗肃然静立。近距离观赏战旗,队员们心潮澎湃。“看见战旗,我热血沸腾。我父亲常说,他们那代人打仗,是为了让我们能安稳过日子。今天重走抗联路,让我更明白,我们这代人要做的,就是让这面战旗代表的精神永不褪色,让英雄先烈们的故事永远有人听、有人记。”孟智十感慨地说。
辉南县金伯阳纪念广场前,队员们神情庄重,凝望着金伯阳的雕像。青年志士金伯阳早年投身革命洪流,率部在辉南大地上转战驰骋,在26岁时壮烈殉国,他的故事深深感动着在场所有人。“沿着先辈的足迹走来,我多次湿了眼眶。当年他们在冰天雪地、缺衣少食的绝境中仍坚持战斗,这份勇气和信念太珍贵了。我虽已退休,但会尽己所能,把抗联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这份精神一直传下去。”抗战老兵王济堂的外甥张永学语气坚定地表示。
9月19日—20日,“重走抗联路”队伍还走进集安市博物馆、集安高句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鸭绿江国门景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览和长影旧址博物馆。
在鸭绿江国门景区,望着公路与铁路国门静静矗立,队员们感慨万千。“我的姥姥陈茂芳,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今天,我们站在国门之上,仿佛真切地看到了祖辈们为保家卫国,跨过鸭绿江,勇敢地奔赴那场战役。”抗战老兵陈茂芳外孙女杨智萍说,“山河无恙,英雄夙愿得偿。先辈们把青春和热血都洒在了保家卫国的战场上,他们没机会亲眼见到如今的繁华,那我们就替他们好好看、好好守,把他们的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参观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览后,长春职业技术大学学生王麒沣感触颇深,“这几天的行程让我收获很多,不只是了解了抗战历史,还深刻体会到什么是血脉里的传承、什么是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作为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我立志要当‘红色故事的传递者’,把先烈们的坚守和牺牲,化作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红色记忆永远鲜活。”
精神永续
赓续血脉助振兴
活动期间,主办方还举办了东北抗联精神座谈会,“重走抗联路”队伍的队员们带着一路的所见所感,踊跃分享心得体会。大家一致表示,要把英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以实际行动传承抗联精神。
座谈会上,张艳动情地说,“我的父亲是抗战老兵张学芝,我十二三岁时,父亲就跟我讲过,当年他们一个师打下来,最后只剩两个人。那时候我只是静静听着,还不懂那些故事背后的重量。直到今天,我站在杨靖宇将军曾经战斗过的这片土地上,看着眼前的战壕、遗址,心里像被揪着一样疼,现在幸福真的来得太不容易了!”
长春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曼孜依然·麦麦提敏说:“这次能代表学校参加这场活动,真的很幸运。尤其是在红石砬子参观的时候,我特别震撼。看着这片曾浸染英雄热血的战场遗迹,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战士们冒着炮火、奋勇厮杀的画面,那种直击心底的触动,是以往任何学习经历都无法比拟的。”
“这次活动不只是一次单纯的旅程,更是一场心灵的交流。”活动结束时,志愿服务者领队、吉林省柏合暖兵服务队队长李桂梅依依不舍,“活动为抗战老兵后代传承英雄故事提供了更多的思路,我们要用各种形式把红色精神传下去,让英雄们的故事不被忘记,让抗联精神真真正正扎根在更多的人心中。”
“‘薪火吉林红 重走抗联路’活动的开展,既是对东北抗联历史的深度回溯,更是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生动实践。”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一处副处长孙太志表示:“从纪念场馆的文物实证、抗战英雄后人讲述,到青少年群体的沉浸式感悟,这场活动让东北抗联精神在寻访者面前具象化、可感知。在多元文化交织的今天,唯有让青少年一代在触摸历史中感悟初心的所在,在读懂英雄时体会信仰的力量,才能真正让红色的种子扎根在心中,让红色的血脉在赓续中永葆生机。”
“实地体验的形式能够带来情感冲击和精神共鸣,让抗联精神真正融入内心,实现精神的传承和延续。”省文化和旅游厅革命文物处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