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要闻

咖啡香中品岁月 古建焕新为人民

本报记者 裴雨虹

9月30日,长春松苑宾馆绿荫深处,一座承载着近百年城市记忆的仿德式古堡建筑,以“松苑咖啡馆”的新身份正式开门迎客。不同于普通咖啡馆,这里每一处细节都藏着历史的痕迹,而馆中四处可见的醒目标志——“松苑”,“松”字上方特意增添了“人”字设计,如同一份庄重的承诺:把曾是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官官邸的历史建筑,真正还给人民,让这里成为人人可入、人人可感的文化空间。

推开咖啡馆厚重的大门,时光仿佛在此交叠。这座建筑的 “前世”,曾是长春近代史上无法磨灭的印记。在日伪统治时期,它是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官的办公与居住场所,是侵略历史的冰冷象征。1945年日本投降后,它先后被苏联红军、国民党新一军接管,在时代动荡中沉默等待。

直到1948年长春解放,这座建筑才迎来命运的转折——1953年成为中共长春市委招待所,1954年吉林省会迁至长春后更名为“省委一号招待所”,肩负起政务接待重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此下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为国操劳的身影,为这座建筑注入了温暖的红色记忆,也让它从侵略符号彻底转变为见证新中国发展的重要印记。

“咖啡馆的墙上,一张张历史照片讲述了它曾经的故事。今天的我们在这座建筑中享受着醇香的咖啡,悠闲地度过时光,这种感觉真的很特别。”市民张承武语气里满是感慨,“它的变化,就是咱长春、咱国家越来越好的证明!”

为了让这座建筑的记忆鲜活延续,吉林省从2024年起启动修缮工程,秉持“最小干预,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力求还原建筑的每一寸历史质感。据该项目修缮设计负责人李进介绍,在修缮过程中,团队以存留的历史照片和建筑本体的残存构造痕迹为根据,同时走访大量退休员工,尽量还原建筑的历史风貌。“这是一座将近百年的历史建筑,如今它以咖啡馆的身份还给人民,我们的目标是让它还能再屹立百年。”李进说。

走进咖啡馆,门厅的星状装饰、大门雕花精致如初,一楼大厅的镂空扶手与巨大吊灯保留着岁月痕迹,“润城厅”天花板上缺了吊坠的老吊灯未做刻意修补……每一处细节都在告诉人们,这些不是冰冷的文物,是可触摸、可对话的“城市活化石”。

“松苑咖啡馆属于每一个普通人,我们希望无论是咖啡爱好者,还是想了解历史的游客,都能走进来,在一杯咖啡的时间里,读懂长春的过往。”松苑咖啡馆运营经理韩滨说,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馆内共推出20余款咖啡,更将吉林地域特色融入其中:“我们把人参的风味、冻梨的清甜都融进了咖啡里,而精选的印尼曼特宁咖啡豆,烘焙后会散发出松香气息,与建筑氛围相得益彰。”

变身成咖啡馆的这座建筑,展现出了别样的美感。放假返乡的李可和家人来此打卡拍照,她表示今年家乡的变化特别大:“这次回来,新民大街、北京大街、人民广场都变得很不一样,而这座老建筑更是让我忍不住拍了很多照片,它们不光是变好看了,更能让人触碰到岁月的温度。”来自湖南的吉林动画学院学生胡梦莎,刚刚走进这里就被深深吸引:“咖啡有特色,历史氛围更特别,之后我会带着我的同学一起到这儿来。”

如今,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建筑,以“松苑咖啡馆”的新姿态,成为长春人触手可及的文化角落。每一杯浓香的咖啡、人们的每一次驻足,都在续写着“人民建筑归人民”的新故事。这份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从容与自信,将随着咖啡的香气,融入长春的城市肌理,成为吉林文化传承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