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于光耀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吉林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我省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使命。新发展阶段,要立足黑土地资源禀赋与农业产业基础,不断强化创新,将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破解农业“大而不强”瓶颈、推动产业能级跃升的核心路径,实现农业从“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效益优势”跨越,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

以科技创新突破为核心动力,夯实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底座。科技创新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核心引擎,实践中需聚焦农业技术体系升级,打破技术壁垒,推动创新资源整合与成果转化应用,实现农业生产从“经验驱动”向“科技驱动”跨越。一是聚焦关键技术攻坚。围绕农业领域“卡脖子”问题与产业技术需求,构建跨领域、多层次的技术攻关体系,针对种业、智慧农业、绿色生产等重点领域,整合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创新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集中突破品种培育、智能装备适配、低碳生产等核心技术。二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成果转化机制,搭建成果转化平台,推动科研机构与经营主体对接,促进先进技术标准化、规模化应用。健全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与企业积极性,让科技成果高效服务农业生产实践。三是升级农业装备体系。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广适配区域农业特点的智能农机与配套技术,提升农机作业效率与精准度。构建农机服务共享体系,推动农机装备与农业技术、生产模式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升级。

以产业深度融合为关键抓手,拓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产业融合是延伸农业价值链、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路径,需打破一二三产业界限,推动农业与加工、服务、文旅等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全链条、高附加值、强韧性”的农业产业生态。一是推动农产品加工升级。立足粮食、畜牧、特色作物等优势产业,延伸加工链条,推动加工环节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综合利用转型。优化农业加工产业布局,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开发高附加值农产品,提升产品加工转化率与增值空间,实现“原料变产品、产品变商品”的价值跃升。二是发展农业多元业态。挖掘农业生态、文化、休闲等多元价值,推动农业与文旅、康养、研学等产业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依托区域农业特色与民族民俗文化资源,打造差异化融合业态,推动农业从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等多功能拓展,实现农业价值多元化,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三是构建现代营销体系。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完善电商服务体系,推动品牌化、标准化建设,提升“吉字号”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同时优化物流配送与仓储体系,解决农产品流通瓶颈,推动产销精准对接。

以经营主体赋能为重要支点,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规模化发展动能。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依托,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一方面,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类施策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提升主体规模化发展、规范化经营能力;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中小主体协同发展。另一方面,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主体联动机制,保障小农户在产业发展中的收益权益;推广订单农业、股份合作、托管服务等多元联结模式,推动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让小农户深度参与产业发展,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实现“主体强、农户富”的双赢局面。同时,强化服务保障,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经营主体服务体系,为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优化政策支持,在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降低经营成本;完善金融服务,创新适配农业特点的金融产品,解决主体融资难题;强化技术服务,为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全周期技术支持,提升其发展积极性。

以创新生态构建为坚实支撑,保障农业新质生产力可持续发展。良好的创新生态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屏障”,需从政策、要素、风险防控等维度构建稳定、高效的支撑体系,确保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稳致远。一是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制定专项行动计划,细化目标任务与责任分工,出台配套支持政策,覆盖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主体培育等重点领域,并通过构建“顶层设计+专项配套”的政策矩阵,明确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战略方向与实施路径。二是优化要素供给机制。完善人才引育机制,吸引高端农业人才,培育本土实用人才,夯实人才基础;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土地有序流转与高效利用,保障农业规模化经营需求。聚焦人才、土地、资金等核心生产要素,破解供给瓶颈,为农业新质生产力提供要素支撑。三是构建风险防控体系。通过搭建农业灾害预警平台、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建立“预警—兜底—处置”三位一体的农业风险防控机制,保障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