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积极识变应变求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为我们掌握历史主动、沉着应对挑战,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奋力开创“十五五”发展新局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变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时,事物的变化也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变”与“不变”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只有能动地认识、科学地把握和积极主动适应变化,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方能有效应对变局、破解困局、推动发展。围绕实现全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今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的要求。其中,“持续发力”指继续落实已有政策;“适时加力”则要求根据新情况,及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与时俱进打好政策“组合拳”。这是准确识变、精准施策的务实之举,充分展现出党中央基于形势和任务需要的敏锐性洞察、超前性预见、全局性谋划。事业越前进、越发展,面临的新变化、新情况就会越多,我们要正视发展规律,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前瞻思维,把握大势、顺势而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努力在精准识变中赢得先机。
科学应变、沉着应变,方能打开发展新天地,推动事业行稳致远。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的战略定力沉着应对,以担当负责的精神攻坚克难,在应变局、防风险、化危机中攻克了一个个艰难险阻,创造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亮眼成绩。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勠力同心抗击疫情到众志成城抗洪救灾,从发展新质生产力到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在波谲云诡、变幻万千的局势面前,我们党始终处变不惊、冷静应对,敢于斗争、勇于斗争,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使我们不断增强了破解前进中矛盾问题的信心、决心。在决战决胜“十四五”、奋力开启“十五五”的关键节点,我们仍面临着诸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要以科学的方法论破解难题、化解矛盾,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千锤万凿出深山”的坚韧和毅力奋勇前行。
主动求变、勇于变革,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洪流中占据战略主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未知难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尝试,通过改革创新蹚出新路、寻到破解方案。比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总目标”“六个重大原则”“十四个系统部署”,推出了300多项改革举措,为新时代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识变应变求变的重要论述,理解精髓实质,准确把握内涵,主动求变、抢占先机,用好“改革法宝”,下好化危为机“先手棋”、打好转型升级“主动仗”,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锲而不舍的执着,依靠改革创新破除思想认识障碍、突破体制机制束缚、打破利益固化藩篱,着眼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着力做好“四稳”、保障和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保持求变的清醒、鼓足求变的勇气、坚定求变的信心,在变革中解难题、添活力、塑优势、促发展。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只要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战略主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