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有实现深度融合,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创新动力。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应立足地区发展实际,积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努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为建设科技强省、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坚实支撑、注入不竭动能。
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高校应坚持需求导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聚焦国家和吉林发展战略,聚焦行业发展难点问题,将产业和技术最新进展、行业对人才最新要求融入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升级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开展集成性、系统性的有组织科研攻关,通过调整专业设置,着力适配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要立足吉林省产业发展现状,如汽车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等发展实际,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科研平台打造,推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例如,吉林大学建设了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为师生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要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实际科研项目和企业需求,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激发创新灵感,为未来投身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自主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人才,归根结底就是要满足建设地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需要。为此,应积极调整学科布局,让知识生产、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在一个更为广阔、跨学科的社会和经济情景中进行。具体实践中,应强化全局视野、系统观念、“链式”思维,树立产教融合意识,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深入企业,现场教学、互动交流,更好地破解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两张皮”问题,持续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知识、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的高度集聚和融通共享,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打造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活动、评价学习成果的科学机制,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更多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例如,设立产教融合发展基金,为校企合作提供资金支持;设立学徒制岗位补贴制度,鼓励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实训。以行之有效的举措吸引更多头部和“专精特新”企业投身校企合作,建设更多高水平实训基地,共同建立“贯穿式、持续递进”的课程体系,形成“基础夯实、实训提高、以赛促学、前沿探索”的实践教学体系,持续培养青年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用好激励考核指挥棒,培厚“近悦远来”的良好沃土。评价考核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引领作用,是激活人才创新动力的指挥棒;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关键,更是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事业持续繁荣的基石。为此,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把高质量发展对高水平人才的要求及时传导至人才培养的前端,加快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努力提升评价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在教育发展宏观规划、教育政策制定、教育资源配置等环节加大对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自主培养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聚焦人才培育引进重点环节,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集聚成长、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加强重点领域人才培养,实施教育、科技、卫生、技能等领域人才培养计划,通过项目支持、对接帮扶、政策激励等,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赋予行业骨干企业人才培养功能,激发企业“有为”,引导企业将参与高校人才培养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以共同培养、共同授课、共同研究、共同创新、共同管理等方式助力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改良科技创新土壤,不拘一格用人才,尊重科研规律,针对人才成长特点,构筑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学术文化和科研生态体系,鼓励师生勇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为形成高水平、标志性、有影响力的成果奠定基础。提升行业学会等机构的专业支撑能力,激发其在人才需求监测、培养标准制定、专业认证、人才能力评价、科学普及、科技治理、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产业政策协同创新,给予项目支持、租金补贴、税收奖励、突出贡献奖励等奖补政策,落实好引进培育、创业支持、落户安居、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服务政策,加快形成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的比较优势。